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四川发布婴幼儿洗衣产品消费提示

时间:2021-05-13 17:05:00

中国消费者报成都讯(记者刘铭)“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四川省市场监管局为保障婴幼儿健康安全,进一步掌握婴幼儿洗衣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质量隐患,避免伤害事件的发生,按照“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风险监控要求,组织开展了对婴幼儿洗衣产品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针对该类产品的标准外项目进行风险评估监测发布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慎消费。

据介绍,婴幼儿洗衣产品是织物类洗涤剂中细分出的一类用于婴幼儿衣物清洁的洗涤产品。近年来,伴随着二胎政策开放、消费需求升级、产品多元创新等,母婴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婴幼儿洗护行业也迎来发展契机。新消费环境下,新生代宝妈宝爸们在追求产品安全与功效的同时,也对产品的体验和价值有了更高诉求。然而,目前婴幼儿洗衣产品的生产和检测仍是参照《衣料用液体洗涤剂》(QB1224-2012)的相关要求,该标准并未对婴幼儿的特殊需求进行特别规定。市场上婴儿洗衣液根据其功能作用可分为:除菌婴儿洗衣液、防螨婴儿洗衣液、防过敏婴儿洗衣液等,多宣称产品不含荧光增白剂、天然、温和。

据监测,婴幼儿洗衣液相关伤害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厂家为吸引消费者,片面追求感官效果,过量的使用色素、香精和增稠剂,以及使用劣质的原材料生产、包装婴幼儿洗衣液,洗衣液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残留衣物上,并通过皮肤接触或婴幼儿啃咬进入体内,影响婴幼儿健康安全。

三氯生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该成分会刺激眼睛和皮肤,并可致敏、干扰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GB 22115-2008《牙膏用原料规范》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中规定,三氯生含量不得超过0.3%,三氯生超标,在婴幼儿啃咬衣物时,可能影响婴幼儿健康安全。

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又称增塑剂或增稠剂,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清洁剂和个人护理用品产品中。婴幼儿穿着洗涤后含有该物质的衣物,甚至啃咬衣物时,这种物质会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和皮肤进入体内,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也可引起儿童性早熟,影响婴幼儿健康安全。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CMIT)是常见的异噻唑啉酮类高效广谱杀菌防腐剂。有研究表明,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若含量超标可能导致接触性过敏、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疹,严重时可导致接触性皮肤炎,尤其对婴幼儿的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甲基氯异噻唑啉酮浓度过高还可能对皮肤造成化学灼伤。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色彩调理剂,具有亮白增艳的作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复合有机化合物,含有该物质的产品如果与人体皮肤接触,可能进入人体且不容易被分解,且毒性可能会累积在肝脏或其他重要器官,成为致癌因素。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在正规商场(超市)购买。注意看商品的标签标识,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远离“三无”产品。

——看洗衣产品本身的颜色。尽量选择透明或乳白色的洗衣液,避免选择粉色或湛蓝等色彩艳丽的洗衣液产品。

——看洗衣液浓稠度。洗衣液中大部分成分是纯净水,有效清洁成分只是一小部分,一些看似浓稠的洗衣液,可能是添加了大量增稠剂,所以尽量选择浓稠度不高的产品。

——闻洗衣液气味。尽量避免选购味道浓郁或有刺鼻异味的婴幼儿洗衣液。

——选择适宜酸碱度。消费者可以自带pH试纸测试洗衣液产品酸碱度,婴幼儿洗衣液呈弱酸性或中性为宜。

——适量使用。在洗涤衣物时,应适量使用洗衣液,洗过的衣物应在清水中多漂洗几次,减少洗衣液在衣物上的残留。

 

  • 上一篇:售楼处非法采集人脸信息 浙江永嘉一房企被调查
  • 下一篇:福建宁德开展“青少年喜爱的食品”专项双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