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重庆:完善质量督察机制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时间:2021-03-17 15:01: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文新)2020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充分发挥质量监管职能作用,不断拓展质量基础设施,建立完善质量督察机制,加强防疫物资监管,通过“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构建“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格局,促进企业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效益上台阶,擦亮“重庆制造”品牌,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建立完善质量督察机制

“去年我们指导企业加强管理,帮助企业提升质量效益。”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处长李天春告诉记者,2020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参与起草并积极落实《重庆市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市级质量督察工作机制,推动将质量工作考核纳入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指导41个区县围绕地方发展规划和产业特色,分别在制造业、食品产业、农产品产业、服务业、环保产业等领域开展专项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质量投入,以点带面推动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指导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帮助424家中小微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小组651个,组织质量专家帮助企业开展质量诊断、质量攻关活动269次,为企业增加可计算经济效益3199万元。推动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统筹协调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资源,帮助430家企业解决新产品研制、质量控制实验室建设、标准制修订及查询等方面的质量技术难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庆市场监管部门坚决扛起疫情防控重大责任,落实8项工作机制和256条措施清单,率先推出市场监管8个方面重点举措,发布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地方标准24项,应急审批和备案40家企业52个医疗器械产品,2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重庆市场监管局重点对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等五类防疫物资及其重要原辅材料,加大监管力度,严查各类违法行为。2020年1月至11月,对全市130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1.6万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1.8万家使用单位进行全覆盖摸排,逐一建档监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疫情防控重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应急审批的企业实施驻厂监管,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先后抽检防疫物资产品455批次,医疗器械产品35批次,坚决防止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出厂销售;开展非医用口罩风险监测,同步向消费者发布风险警示。

重庆市市场监管部门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5次排查处置厄瓜多尔进口冻虾,全覆盖排查冷库5590个,建立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妥善处置12起进口冻品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阳性事件,3447家企业信息接入“渝溯源”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系统。

渝北区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所在地,进口冷链食品品种多、数量大。渝北区市场监管局构建严密的监管体系,要求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提供检验检疫证、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和渝溯源二维码,如果“三证一码”不全,不得购进和销售。及时发现存在问题的进口白虾流向,通报渝北区疾控中心监测,累计检出3份外包装阳性,下架在售的白虾2471公斤,监督销毁问题白虾9810公斤。

重庆市渝北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查封无法提供“三证一码”的问题食品。刘文新/摄

“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重庆市场监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弱项、短板和需求,充分发挥质量监管职能作用,“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促进企业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效益上台阶,助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位于重庆市大渡口区的重庆中元汇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2020年8月21日,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贺张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到该公司开展调研,重点了解企业在产品及知识产权认证、商业秘密保护和品牌建设等方面还有哪些困难,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给予解决。

“我们公司生产的核酸提取试剂盒主要出口欧洲等很多国家,需求量很大,我们想要扩大生产,但是听说企业实验室取得CNAS认可资质申报,光是排队就需要大半年,我们时间等不起,市场监管部门能不能想点办法?”该公司副总经理许敏急忙把最需要解决的棘手困难讲出来。

贺张当即安排相关科室指定专人,负责该公司的CNAS认可资质申报工作,一起完善申报资料,积极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联系,讲明原因,缩短申报时间,在2个月内完成了CNAS认可资质申报。

据许敏介绍,该公司完成了CNAS认可资质申报后,其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ⅠgM/ⅠgG抗体检测试剂盒,成功获得了欧盟CE安全认证,为公司的抗疫产品打入欧盟市场拿到了“通行证”。

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还在重庆市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医药企业的工商注册、经营许可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为产业高速提质发展,夯实了生态基础。

据悉,大渡口区2020年获得“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的企业,并非仅“中元生物”一家,重庆渝通机械有限公司、重庆嘉威啤酒有限公司、重庆巧丰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也获得了市场监管局面对面的帮扶,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服务高质量发展项目化、平台化、品牌化,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鼓励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构建产业“大质量”格局

重庆市场监管部门立足构建“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格局,深入实施质量强市以及知识产权战略,擦亮“重庆制造”品牌,全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大足区五金产业市场辐射全国各地及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受交通、物流、经营和购物环境的影响,大足五金产业出现了短暂颓势,生产和贸易量开始萎缩。2020年,大足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职责,主动思考,积极作为,大力开展五金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努力构建五金产业“大质量”格局。

大足区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大足区委区政府支持,部门协同推进,动员企业广泛参与,鼓励群众积极响应,五金产业质量提升氛围分外浓厚,“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大质量格局日趋完善。

2020年9月,大足区人民政府发布《大足五金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比如,政府大力支持建设智能共享工厂,鼓励企业专注核心技术、深耕细分领域,对建设智能共享工厂的,经认定后将给予一定补助。

重庆市大足区永利刀具有限公司在刀具制造过程中的淬火、锻打等核心技术和关键工序上,一直有较大的优势,公司已建起了4条生产线,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有一条生产线的全部产能和另一条生产线的一半产能拿出来共享。

“共享后,设备不用歇火。淬火、锻打等设备每月都能达到满负荷生产,仅此一项,生产成本就可降低10%左右。”该公司董事长刘川介绍说,永利刀具为30多家刀具企业提供淬火、锻打服务,共享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大足五金产业成规模的五金企业近600家,行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重庆制造”中极具特色的地方产业集群。

  • 上一篇:江苏南京:多种形式开展3•15主题宣传活动
  • 下一篇:辽宁锦州:深入开展检查检测 保障市场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