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武汉讯(颜婷 记者吴采平)色泽金黄、咸香适口的油条,是我国传统的早餐食品和大众化小吃,但食用也有讲究。7月21日,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适量食用油条,并选择“无矾”“无铝”膨松剂制作的油条,安心享受美味。
据了解,油条以小麦粉和水为主要原料,以膨松剂为主要辅料,经面团调制、醒发、成型、油炸而成,属于脂肪含量相对较高的油炸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推荐我国成年居民每日摄入油脂的量为25-30克,一根市售普通油条的重量约为85克左右,含油率在10%-37%不等,粗略估算,食用一根油条约摄入9-31克的油脂。因此,消费者要注意适量食用油条,保持膳食平衡。
在油条的加工过程中,膨松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油条的质构和品质好坏。传统的油条加工方式通常将明矾作为膨松剂使用,导致铝残留,长期食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2014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对油条中含铝膨松剂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铝的最高限量为100毫克/千克(干样品以Al计)。
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矾膨松剂、无铝复合膨松剂和发酵型无铝复合膨松剂等新型添加剂取代了明矾,被广泛应用到油条加工中,不仅避免了铝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还能优化油条的质量和食用品质。在日常消费中,消费者应选购和食用“无矾”“无铝”膨松剂制作的油条。
此外,湖北省市场监管局特别提醒,在高温油炸时,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食物可能生成具有神经毒性作用物质——丙烯酰胺。油炸时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均可增加丙烯酰胺的含量。因此,在日常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油温不可过高,油炸时间不应太长,待油条金黄色时即可出锅,避免颜色过深或焦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