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每一位参与者都应成为夜间经济“掌灯人”

时间:2020-08-27 14:37:00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夜间经济成为了当下热词。

夜间经济 (night-time economy)一词是指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早上6点所包含的经济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指向第三产业,包括购物、餐饮、文旅、娱乐等消费行为。

夜间经济作为现代城市新兴业态,因其增加就业岗位、拓展消费空间、拉动经济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和重视。在2019年“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评选中,重庆“星光”璀璨,位居榜首。作为夜间经济的“先行者”,重庆城市消费的60%发生在夜间,大商场晚上6点到10点的销售额在全天占比达60%。

今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夜间经济成为了支撑经济的重要一环。成都今年3月出台政策,允许商贩临时占道经营,极大活跃了夜间经济,仅此一项,即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

然而,夜间经济特别是夜市摊点的“自发”和散漫属性,以及对传统市容、交通、市场监管方式的挑战显而易见:摊位杂乱影响市容、占道经营阻塞交通、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安全隐患若隐若现。

这给政府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看到有些地方政府已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及有益的尝试:2019年“五一”前夕,上海市黄浦区任命了“夜间区长”和首批具有夜间经济相关行业管理经验的 “夜生活首席执行官”;9月7日,湖南省首个“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天心夜间经济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北京市则提出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有些地方政府还加强政策扶持,鼓励重点街区夜间营业时间延长至24:00。统筹利用相关财政扶持资金,对公交、环卫、文化、体育等公益性单位因发展夜间经济、延长运营时间产生的亏损给予适当补贴。

夜间经济发展必然涉及到一系列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噪声扰民、违规占道、社会治安、产品质量等,这给职能部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精耕细作,下足工夫。

夜间经济并非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所有参与夜间经济活动的产品销售者、服务提供者,都要保证其产品或服务是健康的、卫生的,是有质量保证的。要做到这一点,可借助当地政府的政务平台,引导夜间经济的经营者实行注册备案,建立诚信档案,用信用机制来约束其经营行为。

同时,夜间经济经营者还可成立自治组织,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动协调经营事务,维护经营秩序及环境卫生,确保产品及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正可大显身手,主动作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从优化营商环境、规范经营秩序、强化消费维权等方面,提供更人性更细致的监管服务,为夜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夜间经济的发展,最忌同质化、同城化。相关部门在抓好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做好“特色”这篇文章,挖掘消费潜能,加强特色推广。对于夜间经济重点区域的规划选址和经营内容,要依据街区所处的文化底蕴、地理特色、消费层次、购买能力、需求特征等进行综合考量,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同时鼓励发展老字号、品牌餐饮、时尚酒吧、精品购物等业态,打造一批消费者认可度高、经营特色鲜明的夜间经济品牌和项目。(中国消费者报  刘文新)

  • 上一篇:儿童免费标准“长个儿”给权益保护扩容
  • 下一篇:别只顾推网红景点而忽视旅游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