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老人乘坐地铁时因无健康码受到工作人员阻拦”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大连地铁8月9日回应称:地铁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是对的,但工作方式方法不当,“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健康码的情况,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老年人乘坐地铁”。
老人无健康码乘地铁受阻,这不是绝无仅有的个案,在一些地方老人出门难、出行难、购票难(乘车坐高铁等)、购物难等现象时有所闻。很多老年人被“智能服务”无情地淘汰也是不争的事实。前不久在一超市看到,凡是购买大米的消费者用现金支付的一律原价,而用手机支付优惠5元,一位老人为此摇头叹息。
的确,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用途越来越广泛。支付扫码、手机点餐、网络下单,已变成当下许多人的生活常态。然而,在享受着科技生活便利化、快捷化、智能化的同时,老年人也因为学习能力的退化以及防范意识的差异等等被隔离在信息技术的门外,成了网络时代的“数字难民”。
有的时候不是老年人落伍,不愿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而是有着种种原因不愿使用智能手机。正如有老人说:“智能手机对老人来说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方便快捷,用得不好上当受骗。”曾经有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转账,轻轻一点转错数万元却要不回来;有老人使用智能手机被骗子骗去一大笔钱财……
智能时代,更应以人为本,老年群体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应该给与这一群体更多的关爱。为了让老年人跟上互联网时代步伐,不让他们“在应用手机支付或办事的场合寸步难行,造成尴尬”,一方面应该从提升数字时代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入手,多手段普及智能手机使用方法,让老年人也学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支付软件,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本领,共享智能时代带来的各种便利;另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关心这一困扰老年人的民生问题,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更好更便捷的人工服务手段,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毕竟智能时代,服务需要升级,既需要智能和科技,更需要服务水平的提升。让技术“赋能”更好地为老年群体提供人性化服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智能时代,应该更好地用心服务老人,而不是无情淘汰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