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讯(记者聂国春)8月6日,央行发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经济物价形势、货币政策、包商银行、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房地产调控等热点话题均有涉及。报告明确指出,与更低的实际中性利率和低通胀相适应,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但从政策效果看,低利率政策效果不及预期,作用还有待观察。
报告认为,利率过低会导致“资源错配”“脱实向虚”等诸多负面影响。一是降低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会加剧结构扭曲。利率是市场资金配置的试金石,利率过低可能导致资金大量流向僵尸企业,加剧企业债务攀升和产能过剩问题,阻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转型。二是容易鼓励金融机构的冒险行为,过度加杠杆,加大金融体系脆弱性。三是导致经济“脱实向虚”,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资金会更多地流入资本市场。
报告称,改革以来,LPR报价逐步下行,较好地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已成为银行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同时,LPR改革也有效地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据介绍,在存款基准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近期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6月几家大型银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股份制银行随之作了相应下调,部分地方法人银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2020年6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大额存单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64%和2.71%,较2019年12月下降30个和34个基点。代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也已降至1.5%以下,低于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这充分体现了通过LPR改革促进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场机制已经发挥作用,货币政策向存款利率的传导效率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报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