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高收益理财隐身 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时间:2020-07-14 11:41: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继余额宝收益率跌破2%,多家银行下调大额存单利率后,银行理财收益率今年年中的“翘尾行情”不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走低、大额存单等产品利率也持续下行,人们抢着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

理财产品高收益不再

普益标准7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西南地区整体银行理财收益率环比下滑至3.59%。其中,重庆、贵州、四川、云南四个地区银行理财总体收益水平保持下降趋势,分别降至3.64%、3.63%、3.58%和3.59%。

“在目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情况下,‘安居存’三年4.125%的收益率值得你从速配置。”当问及最近理财市场的产品时,在某银行工作的理财经理李先生急忙向记者推荐。

记者近期在北京各大银行网点走访时发现,目前收益率超过4%的理财产品已难觅踪影。而在中国理财网上,也只有部分中小银行推出高于4%的理财产品。不过,这些利率最高的理财产品,期限也是最长的,中短期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已处在4%或以下的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市场流动性水平相关。某股份行资管人士表示,首先,多次降息降准使得市场流动性充裕,银行获取资金成本降低。其次是贷款利率下行,包括理财在内的负债端成本也会相应下调。

伴随着贷款利率下行,不仅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随之降低,银行大额存单的利率也不断下调。以3年期大额存单为例,银行多在3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2.75%)基础上上浮40%,为3.85%,有的银行甚至最低低至3.57%。

结构性存款降温

除了理财产品和大额存单,各大银行主推的另一种产品就是结构性存款。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和增速明显反弹。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资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达12.1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从存款主体来看,个人结构性存款为4.71万亿元(占比39%),企业结构性存款为7.43万亿元(占比61%),后者贡献了2万亿元的增量。

不过,北京银保监局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一边拿银行的低息贷款,一边又去买理财、结构性存款等进行套利,甚至违规进入股市、房地产等限制性领域。为此,6月12日该局下发《关于结构性存款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通知》称,部分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规模出现一定反弹,增量增速“双高”;个别银行在产品设计和宣传销售中仍存在一些不审慎行为,如产品嵌入的衍生品交易行权条件区间过于宽泛、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到位等。这些行为加剧了存款市场的非理性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个别企业利用疫情期间低息信贷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套利的动机。《通知》要求,年内结构性存款业务增长过快的银行,应切实采取有力措施,逐月压降本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020年末,将总量控制在监管政策要求的范围之内。

随着监管层出拳整治,结构性存款市场开始降温。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6月15日至6月21日,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发行量85只,较前一周减少了7只,平均期限为159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3.93%,环比下降11个百分点,连续6周下跌,是今年以来首次降至4%以下。

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那么,在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该如何选购理财产品呢?银行又该如何满足用户的投资需求?

记者了解到,为了避免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下跌,很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已加码布局“固收+”产品,在固收类理财产品中增加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比如股票、股票型基金、打新、可转债等。此外,理财子公司也开始提升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以提高产品收益率,吸引一部分中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

在格上财富高级宏观分析师张婷看来,未来降息仍是大趋势,下半年银行理财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间。对于个人来说,可以配置一些中长期限理财锁定收益。除了长短期错配,如果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还可以考虑买入一些权益类基金来提高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底,有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元,低风险理财产品集中亏损使得越来越多的理财资金搬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募新发基金总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权益基金占比接近七成,大量理财资金正借道公募基金涌入A股市场。

对此,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投资者要想提升理财收益率,一是要提高自己的风险偏好,购买风险和收益都更高的理财产品;二是要牺牲流动性,购买长期封闭式理财产品;三是要做好资产配置,购买一部分权益类产品来增厚收益。但不管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产,都不宜超出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 上一篇:代言担责 请从退还代言费做起
  • 下一篇:代理退保“坑”不少保险维权别走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