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过量摄入糖分有害健康的说法,正在改变人们日常消费观念,“无糖”“代糖”“0热量”成为影响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选购食品时的关键词。一些食品企业精准捕获了年轻人既想健康又舍不得美味的消费心理,推出了各类以此为卖点的饮料、酸奶、零食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控糖并非毫无来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糖尿病人报告》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亿多人,而主要原因在于“糖”摄入量过高。正是看到了如此严峻的数字,一些国家政府加快了控糖措施的出台,戒糖、断糖概念让部分消费者有意识地减少糖分摄入,无糖饮料也乘着这股风潮占领了不少人的味蕾。
一些饮料企业迅速调整了产品配方,走上了减糖的发展路线。可口可乐公司旗下的可乐、雪碧、芬达均推出了无糖产品,康师傅推出了无糖冷泡绿茶。健力宝、雀巢、娃哈哈、农夫山泉、喜茶、蒙牛、伊利等相继上市无糖新产品。
据智研咨询《2020—2024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其增长率已经远高于饮料总体增长率。数据显示,在某电商平台上,2020年5月的无糖饮品销售额达5900万元,同比增幅210%。
新兴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因为主打无糖迅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成为“网红”饮品。然而,4月10日,元气森林发布一则致歉声明,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发现,自己喝的无糖饮料并不是真的无糖。
这则名为“一个迟来的升级”的致歉声明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识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乳茶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 低脂肪”改为“低糖 低脂肪”。元气森林同时提醒:乳茶有奶,所以是有糖的。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王思露对《中国消费者报》表示,“无蔗糖”并不代表“无糖”。一般来看,无蔗糖食品当中虽然没有蔗糖,但常会添加结晶果糖、海藻糖、麦芽糖浆等糖类物质,有些糖类物质的热量、升糖效应比蔗糖还要高。所谓的“无糖食品”,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没有“糖”,只是不含葡萄糖、蔗糖等食糖,而是添加了甜味剂的“代糖”。
王思露解释,根据我国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的规定,无糖食品要求固体或液体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食品中的糖是不可能完全去除的,因此,无糖食品中的“无糖”只意味着其中的含糖量不超过规定的标准。“甜饮料本身是不建议大家饮用的一类饮品,因为摄入糖类过多,很容易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很多人退而求其次去选择‘无糖饮料’,正因为如此,含有人工甜味剂的无糖饮料才会引发争议。”
元气森林风波着实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用喝无糖饮料的方式来控糖,可能并不靠谱。(王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