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燕明)去年11月,“辛巴糖水燕窝”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此后,辛巴公开承认在直播间推广销售的“茗挚”碗装风味即食燕窝存在夸大宣传,实为一款燕窝风味饮品。
去年12月23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处理结果,由于直播带货过程存在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对辛巴团队所属公司和商品品牌方分别处以90万元和200万元罚款。
孙燕明 摄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及广告的推动,燕窝产品成为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对象。从干燕窝到传统即食再到鲜炖,燕窝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然而,由于缺乏行业规范,各厂商资质参差不齐,对相关燕窝产品,消费者常常难辨真伪。
“燕窝产业亟待建立信用体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研究员吴崇明指出,实现燕窝的可追溯将降低检测成本,保证燕窝质量,实现从燕窝采集、运输,到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透明化,使不法商家无孔可入。
燕窝产品亟待优化创新
近10年,我国燕窝市场呈现先萧条而后逐渐繁荣的发展轨迹。
2011年,由于受血燕风波的影响,燕窝销售遇冷,燕窝市场陷入不正常的低价状态;2013年,中国燕窝溯源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有力促进了燕窝市场的发展;2014年至2019年,我国食用燕窝年进口量从3.09吨增长到183.2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迄今,我国燕窝相关企业中已达6400家,有35%的相关企业为个体工商户。同时,六成以上的燕窝相关企业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
《2019年中国燕窝行业白皮书》显示,燕窝整体市场规模约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吴崇明认为,目前,虽然燕窝产品种类多样,但大多数产品具有同质化和相似性,消费者长期面对这些产品会产生视觉、味觉疲劳。今后,要保持消费量快速增长,扩大燕窝产品的销售范围,就必须对燕窝产品的形式、味道、色彩等进行优化创新,激发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应对燕窝及加工品分等级
吴崇明指出,近年来,由于燕窝具有一定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高昂的价格,掺杂使假现象日渐增多。
有些违法分子采用刷胶挂浆方式造假,将琼脂、银耳、卡拉胶、红色海藻、猪皮、鸡蛋白、明胶、大豆、大米、牛奶、淀粉、鱼膀胱等物质添加到燕窝中,降低燕窝纯度,增加燕窝重量,使其结构变得紧致美观。
同时,还有些违法分子采用粘碎增重方式造假,将随燕毛脱落的燕碎进行处理后,利用燕窝自身的黏性重新粘回燕盏底座;使用草燕等劣质原材料加工混入燕条、燕碎中,很多劣质燕窝被混入名贵燕窝中以次充好。
吴崇明建议人们分辨燕窝真伪可采用“一看二闻三拉四烧五炖”的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理化鉴别、光谱鉴定、色谱鉴定等专业技术手段进行更准确的鉴定。
据介绍,真燕窝为丝状结构、半透明状,而假燕窝大多呈片块结构;真燕窝有独特馨香味,没有浓烈刺鼻的气味,而假燕窝有鱼腥味,或刺鼻味,或油腻味;取一小块燕窝用水浸泡,松软后取丝条拉扯,真燕窝富有弹性,假燕窝弹性差或无弹性;真燕窝炖后带有蛋白清香味、晶莹剔透,口感富有弹性,而假燕窝炖后有鱼腥味、明胶味,口感没有弹性。
吴崇明表示,由于受加工条件的影响,导致燕窝原有形状改变,因此不利于真假辨别。通过一种方法不能准确判断燕窝真假,可以多种方法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分辨燕窝真伪。
吴崇明认为,我国应对燕窝及其加工产品划分等级。无论直接进口燕窝加工制品,还是进口毛燕之后再加工,都应该划分不同的等级。同时,要求燕窝货源国家根据产地环境划分等级,明确哪些产区能产出高品质燕窝,对出口国经销商也应划分等级。
部分消费者存在认知误区
吴崇明认为,近年来,燕窝及其相关产品受到市场追捧,但很多消费者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不少消费者认为,越贵的燕窝品质越好。其实,售价高的燕窝仍然存在掺杂使假的风险。
也有消费者认为,燕窝越白、颜色一致就是好货。事实上,燕窝有红色、黄色、白色等颜色,并非越白越好。相反,如果不是自然白色,有可能经过硫熏漂白处理,食用后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
现在市场上的即食燕窝产品很多,这种产品是用燕窝原材料进行一定加工处理而成,方便食用、携带和保存。但是,由于即食燕窝失去了原有性状,不容易辨别真伪,更容易掺杂使假。
虽然食用燕窝对皮肤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孕妇、产妇有一定好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燕窝并非适用所有人群。例如,体质较寒的孕妇、对蛋白质过敏的人就不适宜吃燕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