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刘文新)“今年肯定又是一个好收成,光明村的未来是越来越光明了。”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光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如是说。现在正是蓝莓早熟品种采摘季节,麻江县漫山遍野的蓝莓种植基地,处处呈现繁忙景象。王庆被誉为“麻江民间蓝莓第一人”,他见证和参与了“麻江蓝莓”发展的全过程。
王庆告诉记者,麻江县从1999年开始种蓝莓,前几年规模都很小。2005年,浙江宁波一家公司看中这里优良的地理及气候环境,开始大规模种值,王庆进入这家公司从事蓝莓种植管理。几年之后,王庆自己盘下30亩山地种植蓝莓。如今,他的蓝莓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10亩。5月15日,他招募的15位村民共采摘蓝莓150公斤,统一卖给了麻江县蓝之灵蓝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公斤售价40元。王庆介绍说,蓝莓采摘一直要延续到8月底,以目前的销售趋势来看,他今年的纯收入应当在20万元以上。整个光明村,今年共种植了蓝莓3510亩,产值预计可达1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工作,创新开展地理标志培育、运用和保护,效果显著。全省已有地理标志386个,156家企业用标437.5万枚,实现销售收入130.5亿元。带动就业16.9万人,农民每年户均增收10.7万元。地理标志在贵州省的乡村振兴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12月,贵州省被确定为全国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的11个地区之一,试点时间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这期间,贵州省企业申请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不用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经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核准即可使用。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地标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制度,县、市、省三级市场监管部门上下联动,按规定履行受理、审查、审核程序和职责。与此同时,率先在全国开发建设地标产品专用标志核准使用平台,专用标志使用申请及变更申请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即可完成用标核准和公告发布。2020年8月,贵州首批核准了“普安红茶”“朵贝茶”“余庆苦丁茶”“正安白茶”“习水红稗”“榕江小香鸡”等6个地标产品的10家企业使用专用标志。
“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提高了地标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便利化水平,缩短了用标审批时限,增强了企业用标积极性。”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该局已审核98家企业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帮助23家企业变更申请资料,核准通过并公告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企业58家、变更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企业登记信息23家。
此外,贵州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局)还通过指导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不断提升地方局对地标产品管理能力。2020年实施的“黎平香禾糯”“麻江蓝莓”这两个地标产品,均在贵州省黔东南州。记者从黔东南州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获悉,近年来,黔东南州先后整合农业、科技等资金近5000万元,用于黎平香禾糯提纯复壮、麻江蓝莓提质增效、成果转化和科研平台建设。通过推行“产学研政企”合作,制定和完善了这两个地标产品专用标志准入、监督管理、保护维权和宣传培训等制度,为这两个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不断涌现提质增收的多个事例。
记者了解到,黎平县侗乡米业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黔东南州农科院等合作,研发掌握了米胚含量80%以上精米加工、黎平香禾糯米酒制作方法等发明专利技术,以自主知识产权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黎平香禾糯”售价由以前3-3.5元/公斤增加到20-25元/公斤以上,农民人均单项收入达5200余元。产业销售收入由实施前2.52亿元增加至3.34亿元,全县共有4.5万户农户种植香禾糯,带动就业72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种植200余亩,农民人均年均增收1550元,直接促进贫困人口820余人就业和增收。
麻江睿林蓝莓有限公司与贵阳学院携手合作,开展蓝莓鲜果保鲜与冻果加工关键技术转化与应用,填补了麻江蓝莓产业采后环节空白,尤其在麻江蓝莓鲜果产业的采后贮运、流通环节中起到重要科技支撑作用。“麻江蓝莓”鲜果平均销售单价为31.5元/公斤,较项目实施前的24元/公斤增加7.5元/公斤,销售收入由实施前的1.27亿元增加至1.88亿元。通过标准化栽培,麻江县共建成蓝莓万亩镇3个、千亩村6个,带动农户2535人种植蓝莓、6892人到蓝莓基地内务工、11230人流转土地及参与产业分红,从事蓝莓产业的农户年人均收入达96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