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什么样的白酒才算“粮食酒”?经过勾兑的酒能否称为“酿造酒”?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饮料酒、白酒相关国家标准《GB/T 15109—2021 白酒工业术语》(简称《白酒工业术语》)和《GB/T 17204—2021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简称《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发现,根据这两部酒类新国标的规定,调香白酒被划入调制酒分类,不算白酒;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
酒类新国标与时俱进
曾参与标准制定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郭新光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原先有一部《GB/T 17204—2008 饮料酒分类》国家标准,是饮料酒行业的基础性标准,实施十多年以来,在引领和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传统、促进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饮料酒行业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原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饮料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饮料酒分类框架与产品情况出现一定程度不相吻合等。白酒也是如此,原《GB/T 15109-2008白酒工业术语》国家标准给出了白酒生产过程相关术语和定义,是白酒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通用标准之一。但随着白酒生产工艺、产品类型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原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白酒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需要对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清晰界定各香型白酒工艺特征,突出其传统属性。
新的国家标准《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在原标准基础上,对标准框架进行了调整,给出饮料酒行业基本术语和定义,明确分类原则。根据不同原料、生产工艺和产品特性对各酒种进行分类,从分类框架上将饮料酒由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三类调整为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露酒四类。同时为进一步清晰阐述和表达饮料酒分类体系,修订时增加了饮料酒分类表,并在附录中增加不同酒种的分类体系框架图。
《白酒工业术语》规定了12种香型白酒以及其他工艺白酒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包括原辅料、生产设备、设施及器具、制曲、酿酒、成品及半成品。适用于白酒行业的生产、科研、教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饮料酒主要分类。 图由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
调香型白酒不再是“白酒”
记者注意到,《饮料酒术语和分类》将调香白酒从白酒分类中剔除,明确其属于配制酒。
根据《白酒工业术语》对调香白酒的定义,是以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或食用酒精为酒基,添加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白酒风格的配制酒。郭新光表示,这是从原 “液态法白酒”定义中拆分出来,可使用不同原料来源的食用酒精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一类白酒,本质属性为配制酒。
白酒酿造工艺可分为三种:固态法、液态法、固液法,其中固态法白酒不得使用粮谷食用酒精、其他原料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都只能使用粮谷食用酒精;而调香型白酒则可以使用粮谷食用酒精、其他原料食用酒精、食品添加剂。将其剥离“白酒”,归入配制酒,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避免“鱼目混珠”。
白酒必须用粮谷为原料
《饮料酒术语和分类》还规定,液态法白酒和固液法白酒不得使用非谷物食用酒精和食品添加剂。郭新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很多消费者觉得粮食酿造酒比较好,但国家标准对“粮食酿造酒”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所有的白酒,广义上说都是粮食酿造的。但这次新修订的两部国标,对白酒的定义是“以粮谷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酶制剂及酵母等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蒸馏酒”,这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明确了白酒必须以“粮谷”为主要原料。对“粮谷”的定义,《白酒工业术语》也有解释,指谷物和豆类的原粮和成品粮,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大麦、青稞等,同时明确了粮谷的定义中不包括薯类。
三种白酒制造方法对原料的要求。图由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
传统上,白薯等薯类常被用作生产食用酒精的原料,其成本比用粮谷酿造的酒要低。以前也有企业采用粮谷酿造的酒作为基酒,与用薯类生产的食用酒精勾兑,降低成本。而根据新的国标,这样生产的酒将被划入配制酒行列,不再算是白酒。
例如,《白酒工业术语》对浓香型白酒的定义是:“以粮谷为原料,采用浓香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泥窑固态发酵,固态蒸馏,陈酿、勾调而成的,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及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的白酒。”也即是说,如果某种标称浓香型白酒,所用的原料不是粮谷,直接或间接添加食用酒精、添加剂,则属于弄虚作假,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郭新光表示,这两项国家标准的修订,充分反映了我国饮料酒行业发展新情况、新形势,实施后一方面通过对饮料酒生产相关术语进行准确定义,体现不同酒种的生产特点,便于消费者、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方更了解饮料酒产品。另一方面为提升我国饮料酒行业国际影响力,推动传统酒种开拓国际市场、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