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燕明)“过去两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各有关部门,瞄准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完善政策、调度、监测、考核等机制建设,组织开展15个专项行动,通过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等多方面发力,稳步推进落实各项重点任务,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模式初具雏形,从中央到地方、跨部门宽领域的工作网络基本形成,预防为主的大健康理念持续深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就健康中国行动实施取得进展与成效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如是表示。
毛群安表示,健康中国行动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特别是需要公众积极行动起来。普及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列在了15个专项行动之首,如果没有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其他行动也很难取得实效。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在全国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据毛群安介绍,两年来,健康中国行动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各部门协同联动的格局初步形成。国务院成立了由众多部门共同组成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还组建健康中国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确保健康中国行动稳步推进。
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力度不断加大,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围绕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等专项行动,全方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着力提升群众健康素养。
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15%,较2018年提升了6.09个百分点。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6.9/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4‰。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重大慢性病,以及各类重点传染病、地方病,持续强化疾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疾病发病率上升趋势,成功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
全社会共建共享健康理念不断强化,健康中国行动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健全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专网建设,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各地行”品牌传播、健康中国行动标识征集、全国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聘任健康中国行动形象大使和评选“健康达人”,不断扩大健康中国行动的影响力。
北京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43岁
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也可以说是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重要体现。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一级巡视员高小俊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多措并举推进居民的健康素养提升。2020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6.4%,已经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目标;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43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4.34/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98‰。
从2018年开始,北京市开展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目前已实现全覆盖。在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的专职和兼职人员达到2.9万人。同时,全市成立各类爱国卫生工作基层组织19.3万个。其中,有14万个是非公组织。这些组织持续开展基层卫生健康政策宣传、健康促进和爱国卫生各项工作。
目前,北京市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100多个,签约人群达到795万人,签约率为37%。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超过90%。特别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预留了三级医院30%的号源,使广大基层患者受益。同时,对五类慢病患者实行特殊服务,开设长处方。这项政策实施以来,共有460万人次享受长处方服务。
截至今年6月,北京市基层门诊量已连续46个月服务量增长高于二、三级医院,居民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为88%。
苏州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全民健康,而实现的路径是共建共享。
据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曹后灵介绍,为实现建设健康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苏州市将15项行动拓展为30项,增加了体育融合行动、中医药保护行动、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全民医保完善行动、食品安全保障行动、社会安全保障行动等内容,丰富健康城市建设的内涵。
同时,统筹推进“健康苏州”系列行动,从疾病救治、慢病防控、健康促进、综合监管、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建立“无病要防、急病要急、慢病要准”的健康管理格局。通过实施健康市民专项行动,累计开展各类筛查676万例,全市9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市民健康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精准化疾病筛查、综合化健康管理等服务。
此外,推进健康城市专项行动,主要针对心理健康促进、传染病防治、出生缺陷干预等五大领域的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六大类122项具体工作,对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全方位干预。
曹后灵表示,在做好健康宣传的基础上,苏州市实施了“三点半体育大课堂”、青少年体育消费补贴等体教融合措施,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