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车内健康尤其是车内空气质量受到更多车主的关注。然而,很多车主都不同程度地被车内各种挥发物所困扰。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造车工艺有了很大提高,车内空气质量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应从生产到售后,从购买到使用,为提升车内空气质量提供新思路。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政策到企业自律行为,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还消费者一个安全、舒适的车内空间。全行业需要对车内空气质量提高重视程度。”
车内空气质量把控需延至售后领域
“原本车内异味不大,但最近维修后却能够明显感到一股油漆和其他物质混杂在一起的难闻气味。”记者浏览各大汽车论坛时发现,不少消费者反映在车辆接受维修服务后,车内异味加重。
维修保养环节更要注重车内异味清除。吴博峰/摄
一直以来,业内将车内空气质量提升与汽车企业研发和材料工艺联系在一起。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把好源头端,就可以减少车内空气质量的风险隐患。
事实上,业内将更多关注重心放在生产研发端,却忽略了车辆在维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用车时不免会遇到剐蹭或轻微磕碰问题,而进行修复又离不开喷漆工艺。有着多年汽车维修保养经验的美孚1号车养护北京鑫久历祥汽车服务中心总经理郭鹏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对于车辆外部露出底漆的部分,维修技师需要进行喷漆处理。而喷漆后车辆内部通常会散发出一定气味,这也是车辆维修后车内异味陡增的主要原因。“喷漆材料主要由聚氨酯、氟、聚酯等物质组成,也会在喷漆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甲醛气体,市场上大部分喷漆都含有上述物质,只是含量高低的问题。我们一般建议车主多开窗通风,避免封闭环境下驾驶。”他进一步补充道。
目前,为留住更多用户,各大品牌4S店常常为做售后保养的消费者主动提供净化车内空气的服务。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维修配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韩春凤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售后维修环节,不排除车辆在修车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对车内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这就需要业内不仅要将关注重点放在研发制造环节,还应进一步延伸至售后服务领域。“对于车内空气质量关注的变化,标志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向更加成熟的阶段迈进,是一件好事情。”她说道。
良好用车习惯必不可少
车内驾乘人员的不良用车习惯,也是导致车内异味挥之不去的主要原因。
据宋广生介绍,保持车内环境整洁对于降低车内异味有着较大积极作用。车辆内饰很多零配件和配置是塑料、皮质材料、纤维等物质构成,这些材料的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吸附性,人们在车内吸烟,产生的气味很容易吸附在内饰中,且不易挥发。“当车辆处于封闭状态时,车辆相当于一个空间不大的密闭空间,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夹杂车内易产生的8种常见高风险气味物质,会造成车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宋广生说道。
除此之外,怠速状态下长时间开启空调内循环、车内吃零食、更换空提滤芯不及时等错误用车习惯也会造成车内异味加剧。
无味且无害才是最终目标
随着消费市场对空气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不少车企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有味也不见得有害。
从理论上说,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中对苯、二甲苯、丙烯醛等8种物质浓度有相关要求。这意味着,虽然这些气味物质会挥发出刺激性气味,但只要在浓度要求之内,就属于合格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很多消费者将有没有气味和对人体健康伤害程度画上等号。殊不知,部分无色无味气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中,人们最为熟悉的甲醛便是无味但有害物质的代表。
同时,很多消费者也难以分辨有毒和无毒气体的区别。比如辛醛、壬醛这两类有味物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其气味特征是水果香味和柑橘香味。
市场上车内空气净化装置种类繁多。吴博峰/摄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有些消费者会购买一些车用香水、香薰、香味剂。然而,宋广生明确表示,这些物品并不能真正改善车内空气质量。香味只是起到掩盖有害气体的作用,不是从源头上降低有害气体产生。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一些劣质商品,还有可能给车内人员带来“二次伤害”。
宋广生表示,多年前业内就将提升车内空气质量视为未来车市发展的重点课题,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他建议企业应将标准上升至“无味也无害”,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具备更高标准车内空气质量的汽车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