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8月30日,华夏银行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的通告》,随后又删除。8月31日晚间,该行又在官网发布“关于我行个人外汇买卖业务通告的澄清声明”。
两天时间两则公告,都指向个人外汇买卖这一业务。那么,个人外汇买卖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他银行是否也有类似行动?这些行动的背后透露了什么信息?
暂停个人外汇买卖
据记者了解,8月30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自2021年12月1日0:00点起,我行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请您根据自身需要,提前做好外汇资金相应安排。”
很多人以为国家外汇管理方面又将推出新的管制举措,这一话题甚至一度登上了热搜。
8月31日下午,华夏银行将8月30日发布的公告删除。当日晚间,华夏银行又发布澄清公告:“为升级优化技术系统,自2021年12月1日0:00起,我行将暂停办理个人外汇买卖(外汇兑外汇)业务,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个人结售汇业务不受影响,可正常办理。”
澄清公告将“顺应市场变化”改成了“升级优化技术系统”,但暂停这一业务的时间不变,仍为今年12月1日。
外汇买卖≠结售汇
除了将暂停原因归结为“升级优化技术系统”,澄清公告还重点说明了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与个人结售汇业务的区别。
据了解,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是指个人客户委托的以国际外汇市场行情为基础,将一种可自由兑换外汇兑换成另一种可自由兑换外汇的个人外汇业务,如美元兑换英镑、美元兑换日元、日元兑换英镑、美元兑换欧元等。个人结售汇业务是指以人民币购买外汇或以外汇兑换人民币业务。
也就是说,个人外汇买卖是“外币换外币”,有投资属性,而个人结售汇业务是国内居民正常的购买、兑换外汇业务,每人每年度有5万美元(或等值)的额度可以使用。
多家银行收紧外汇买卖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华夏银行,近期多家银行也发布了关于调整个人外汇业务的通告。
招商银行近日发布《关于调整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的通告》称,关闭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新客户签约功能,并于8月11日对个人双向外汇买卖业务规则和交易系统进行调整。同时,该行个人外汇期权业务停止发售新产品。全部存续产品到期后,不再向个人客户开放,已签约客户产品协议终止。
工商银行于7月发布《关于调整账户外汇业务的通告》,从8月15日起对账户外汇业务规则和交易系统进行调整。工行将账户外汇产品的风险级别调整为第5级(R5),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要求调整为进取型(C5)。对于持仓份额为零、连续一定期限未进行任何交易、不满足本产品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准入标准等,将关闭其账户外汇业务功能。此外,工行还提高了部分外汇业务的交易起点。
工商银行的客服人员在回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电话咨询时表示,目前调整的只是账户外汇业务,个人结售汇业务不受影响,但到网点兑换外币需要提前预约。
对于调整外汇买卖业务的真实原因,华夏银行办公室人士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不过,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在8月31日举行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外汇市场波动较大,我行综合考虑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
招商银行则在调整公告中称,“考虑到外汇市场风险较大, 请持仓用户保持关注并做好仓位管理,适时降低持仓余额”。
“为什么收紧?因为交易方式越丰富,越便捷,风险反而越大。”财经评论人刘晓博告诉记者,自中行“原油宝”事件发生后,各大银行都加强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控。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当然也不例外。这些举措和居民正常用汇没有关系,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