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10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要识别“坑老陷阱”、 警惕“神医” “神药”虚假广告。
警惕 “神医” “神药”等虚假广告
一些不良经营者通过包 装成“神医”“神药”等方式推销假冒伪劣药品,忽悠老年人购买,非法谋取暴利。对此,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老年消费者:
一要通过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并仔细检查药品 的批准文号。尽量选择医院、诊所、药店等持 有《药品经营许可证》 和《营业执照》 的正规场所(含电商平台) 购买药品,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号)、有效期限等,消费者可在国家药监局网站进行查询、核实。不要购买没有批准文号或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不到国药准字号信息的药品, 以免受到假药的侵害。
二要警惕医疗效果显著的食品,这些食品很可能非法添加药品,对健康有害。对于一些宣称能治疗疾病的“食品”, 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可能是非法添加了药品。长期食用这类“食品”会对消费者身体带来非常大的健康隐患。
三要当心“神医” “神药”等虚假广告,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发布涉及中医药的虚假违法广告,通过虚假或者夸大疗效,诱导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这种行为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保健食品选对用对才有助于健康
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老年人在购买保健食品时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要结合自己身体状况来选择。每种保健食品都有它的适宜人群或者不适宜人群,老年消费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需求,最好到正规医院进行体检, 听从医生的建议,结合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适宜人群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二要认准“蓝帽子”(保健食品标志) 并仔细核对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尽量选择超市、药店、 专卖店等场所或者信誉较好的电商处购买保健食品,注意查看商家是否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 ,其经营范围是否含有保健食品销售,并检查产品包装上是否有“蓝帽子”保健食品专属标志及批准文号。
三要注意区分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及药品的区别,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保健食品没有疾病治疗或预防作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保健食品一般需要较长时期的食用才能达到保健的目的, 不可期望所谓“疗效”“速效”, 切勿听信将保健食品吹嘘为灵丹妙药或片面夸大药品毒副作用的虚假宣传。一定要按照标签、说明书中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来服用。不要与同类营养素补充剂同时食用,以免补充过量。
低价旅游多为购物 “陷阱”
一些黑心旅行社以“团购价”“零团费”“免费游”“旅游 补贴”等噱头吸引旅游者上门,可能会在行程路线、交通工具、餐饮住宿等方面大打折扣,并在旅途中安排各种购物环节,或是在签订合同时将最精彩、需要付费的景点排除在低价团费之外变相加价。这些行为严重影响老年消费者的出行体验,容易产生消费纠纷。
老年消费者在选择旅行社和旅游产品时不能单纯以价格为导向,要多关注旅行社的 口碑以及旅游产品的品质,同时考虑自身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等因素,并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详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旅游行程安排 及双方的违约责任,特别要注意合同中是否有针对老年消费者的特别条款。如果发现旅行社的合同有存在向老年人收取年龄“附 加费”、 收取高额保证金等明显不合理之处,一定要提前与旅行社协商解决,切不可盲目签约。
投资理财小心中“套”血本无归
一些不法分 子就利用老年人掌握的理财知识和信息不充分等特点,打着各种 项目的旗号,以“高额回报”为诱惑,布下了层出不穷的诈骗“套 路”。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诱惑中了圈套,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建议老年消费者:一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明确投资理 财不同于银行储蓄存款,各种理财产品均存在一定的风险。并积极与子女沟通,有不懂的可向子女请教,重视听取他们的意见。 二要去银行、保险公司等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或者理财合同,了解理财产品的类型、风险等级、 是否保本、预期收益率、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流动性安排等详细情况。三要按照要求进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结合测评结果挑选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注意适度投资、分散风险。 四要警惕高息理财项目,远离非法集资。要禁得住“高息”理财项 目的诱惑,不轻信商家任何“低门槛、高回报”的宣传,不购买通过理财群、旅游、讲座、电话或者上门推销的理财产品,不购买资金去向不明、投资业务不清、先交钱再找项目的理财产品, 防止血本无归。
别参加非法 “会销”
当前,一些不法经营者冒用境内外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基金 会、行业协会等高大上名头,扮演神医、专家、教授、研究员等 各种头衔,将其产品标榜为国内重大发明或国际科技领先成果,忽悠老年人大量购买其产品。实际上,这些经营者往往没有相应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 照等资质,其产品也没有宣传中的神奇功效。老年消费者务必擦 亮双眼,远离打着养生讲座、专家访谈、有奖听课、“专家”坐诊、免费体检、倾情体验、免费旅游等旗号,采取家访送礼、亲情拉拢、会员优惠、雇托销售、饥饿营销等各种方式推销产品的 非法“会销”活动,不相信商家“洗脑式”宣传,切勿贪小失大。
小心电信诈骗
近年来,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而老年人由于识骗防诈和抗风险能力都较弱,成为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之一。电信诈骗 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冒充“老朋友”以各种理由借钱或者冒充医务人员称其子女住院亟需交钱才能动手术; 虚假中奖或者扶贫诈骗,老年人想要领取奖金或者扶贫补助需要先缴纳一笔费用,如 保证金、邮资、手续费或者个人所得税等; 冒充银行或者公安局、 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以信用卡被透支或被冒用、涉嫌巨额诈骗、涉嫌洗黑钱等理由要求将资金转到所谓的 “安全账户”,一旦资金汇入,相关人员便彻底失联; 相亲交友诈骗,不法分子利用老年朋友独居寂寞、求伴心切等心理特征,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上刊登交友信息,诱骗老年人加其好友,之后会以种种理由借钱,借到钱之后就销声匿迹等。
中消协提醒老年消费者:对于涉及金钱的事,一定要理性分析、多方核验,不要草率做决定,不向陌生人转账汇款,不将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告知陌生人,更不要贸然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务必看护好你的“钱袋子”。 建议在智能手机上安装公安部门推出的国家反诈中心 APP,为老年消费者防范电信诈骗提供多一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