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假小镇,真房产 十部委发文“问诊”特色小镇

时间:2021-11-03 18:14:00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蔚)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平台,特色小镇建设模式自诞生以来,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但过快、过热,“一哄而上”,也为特色小镇的“健康”埋下隐患。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围绕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空间布局、质量效益、管理方式和底线约束等方面,提出了指引。

特色小镇房地产化

用火爆来形容特色小镇的建设绝不过分。2014年,浙江省率先试水特色小镇,至今不过短短7年,全国已涌现出约1600个特色小镇,共吸纳就业人数约440万人,近几年累计完成投资约3.5万亿元、年缴纳税收约2800亿元。

特色小镇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和经济转型升级应运而生的小镇发展路径,其特点在于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打造“小镇+新经济体+文化”,是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新生事物在发展中难免遭遇“成长的烦恼”。近期,一份“中国特色小镇死亡名单”在业界流传,文章披露了不少特色小镇因缺乏特色、运营混乱、过度房地产化、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商户纷纷逃离,小镇沦为“空城”,甚至有100多个文旅小镇处于烂尾、倒闭状态。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以此前被云南省发改委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期整改的玉溪澄江广龙旅游小镇、沙溪古镇、临沧翁丁葫芦小镇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其存在过度房地产化、内部生态环境建设缺失、特色文化吸引力不足等多个问题。

比如,玉溪澄江广龙旅游小镇在建设上不仅房地产建筑密度过高,绿化率过低,内部生态环境建设缺失,而且在特色文化上存在主导文化类型不清晰、地方文化拼盘的现象。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沙溪古镇,反而充斥着现代化建筑,本该独具特色的小镇失去了“灵魂”。临沧翁丁葫芦小镇没有原汁原味展示佤寨的民风民俗,让过多的现代化建筑破坏了原始风貌。这样的特色小镇可谓既无“特色”,也没有“内容”,呈现出“空壳化”“概念化”的趋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也指出,一些地方快速发展的特色小镇,很大程度被房地产商“绑架”,房地产化成为通病,结果房子搞了一大片,产业却引不来,反而加大了房地产库存。

给特色小镇建设定调

部分特色小镇概念混淆、内涵不清、主导产业薄弱等乱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印发《导则》,对特色小镇数量、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对此,国家发改委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表示:“特色小镇发展总体上进入了规范发展轨道。”

《导则》指出,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明确概念内涵、功能作用和主导产业,将之作为发展特色小镇的基础和前提。

《导则》明确要求加强底线管理,严防房地产化倾向。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主要用于发展特色产业,其中住宅用地主要用于满足特色小镇内就业人员自住需求和职住平衡要求。除原有传统民居外,特色小镇建设用地中住宅用地占比原则上不超过30%,鼓励控制在25%以下,结合所在市县商品住房库存消化周期,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时序。

在底线约束方面,《导则》强调,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动态监管,有效防范各类潜在风险,确保不突破各项红线底线。严禁违法违规占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严禁挖湖造景,严防污染物偷排和超标排放。

同时,《导则》要求,对此前错误命名的虚假“特色小镇”、单纯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自我冠名的“某某小镇”,以及停留在纸面上、并未开工建设的虚拟“特色小镇”,要立即除名。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在开展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工作时,应加强对项目名称的把关指导,规范使用特色小镇全称,防止将各省份特色小镇清单外项目命名为“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重在产业特色

坚守“底线”才不会跑偏,规范发展才能行稳致远。

赛迪智库政策法规研究所所长栾群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对地方而言,特色小镇在小空间内集聚了特色产业和先进要素,布局方式和发展建设模式灵活,是地方发展中一种快速系统集成的有益探索。而且多数特色小镇不在中心城区,土地、劳动力、住房等成本相对较低,在聚人才、聚产业、聚人气等方面具有相当优势,可以有效带动投资和消费。

事实证明,优秀的特色小镇为地方发展贡献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9年,浙江特色小镇以全省1.8%的建设用地,贡献了全省7.9%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和6.5%的税收收入;特色小镇集聚全省12.7%的高新技术企业,接待游客多达1.9亿人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

用业内人士的话说,特色小镇“难在产业上,苦在特色上,倒在房子上,差在文化上,死在市场上”。

如何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抓手、城镇化发展的新平台?栾群认为,特色小镇之“特”,首先在于产业之特。纵观国内外,能够长盛不衰的特色小镇,必然是强有力的产业增长极和聚合点。“产城融合是特色小镇的重要发展原则,如何发展独特、合适的特色产业,如何避免无特色产业或同质化产业小镇的泛滥,都需要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把关。”栾群表示。

全国“森林小镇”评价体系及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学术委员会委员庞波则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既重“形态”,更重“灵魂”,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遵循规律、因地制宜,着力做强有基础和潜力的特色产业,推动产城人文融合,才能让特色小镇成为经得起市场考验,也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发展新平台。

  • 上一篇:“手拉手”免中介 上海开通二手房交易网签新服务
  • 下一篇:贝壳城市居住竞争力指数显示: 粤港澳大湾区最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