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实名制门票不支持退票 凤凰音乐节却允许观众自行转让

时间:2023-06-10 08:53:17

主办方允许观众实名制转让门票。(来源:受访者)

主办方允许观众实名制转让门票。(来源:受访者)

信网6月9日讯(记者 刘馨)为了防止“黄牛”倒票,扰乱市场秩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线下演出实行实名制购票和实名制入场,而且也不支持观众退票。可当白女士因为个人原因想要申请退掉凤凰音乐节的演出票时,却被主办方青岛凤凰之声大剧院告知,平台虽然不支持退票,但观众可以自行将演出票转让,“实名制的门票可以转让,这不是给‘黄牛’留后门吗?”

主办方允许观众自行转让实名制门票

3月31日,白女士在大麦App上买了两张凤凰音乐节的VIP门票,打算在6月份跟朋友一起去现场观看演出。可买票后不久,朋友生病住院,看音乐节的计划只能取消。“我是5月7日申请的退票,沟通了半个月,大麦同意退一张票。”白女士说,一个人去参加音乐节未免有些太孤单,就希望大麦能同意连同另一张票一起退了。“因为之前要退票的时候跟大麦的协商不是很顺利,我就通过12345小程序投诉了,后来音乐节的主办单位凤凰之声大剧院在小程序上回复了处理过程,结果却是让我转让门票。”

白女士说,其实自己在申请退另一张票的时候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但主办方的“转让”建议却出乎她的意料,“我理解的转让就是自己把票卖给别人,这不就是让我当‘黄牛’吗?”

信网注意到,在大麦的售票页面,有明确的实名购票规则,也提示了“票品为有价票券,非普通商品,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稀缺性等特征,所以不支持退换”。“既然要求了实名制,我用自己身份证买的票,怎么再卖给别人?”对于主办方给出的解决办法,白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大麦网表示门票不支持转赠和二次销售。(来源:受访者)

大麦网表示门票不支持转赠和二次销售。(来源:受访者)

平台不支持门票二次销售

实名制的门票究竟要如何转让,信网以观众的身份咨询了大麦客服,实名制购买的演出票是不支持二次销售或者转赠的,这么做也是为了防止‘黄牛’倒票。”客服解释称,大麦只是一个售票平台,具体演出的改退票规则都是主办方规定的,如果观众遇到特殊情况需要退票,就得先与主办方协商一致。

既然平台也不支持二次销售或转赠,那凤凰之声大剧院所说的“转让”又是怎么一回事?“实名制购票和实名制入场是两回事,观众买票时是一张身份证对应一张门票,但是门票上不会显示购票人的个人信息。而入场时观众是凭身份证和门票进场。”按照凤凰之声大剧院工作人员的说法,入场时的检票员是看不到购票人的个人信息,“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观众的个人隐私,另一方面也是方便观众突然临时有事,可以把票让给其他人。”

明明是为了限制“黄牛”倒票而实行的实名制,如今主办方却明确表示观众可以自行转让门票。对此,凤凰之声大剧院的工作人员也坦言,从目前的售票和入场要求看,的确很难完全防住“黄牛”。

防“黄牛”不能限制消费者合理诉求  观众期待有更公平的售票规则

今年以来,各种线下演出市场火热复苏,不少演唱会、音乐节的门票都是一票难求。这类演出大多都是提前好几个月开票,但在观众兴冲冲抢票后,有时也会遇到“计划不如变化快”的困扰,这些不能退的演出票就成了烫手山芋。

西海岸新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无论是实行实名制购票,还是演出票“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遏制“黄牛”倒票、维持演出市场秩序的作用,但同时带来了“退票难”的问题。

信网了解到,目前国内的部分线下演出市场实行的是票、人、脸、证“四合一”,但这种“强制实名”的方式因为有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之嫌,也被部分观众诟病。“真要严格实行‘四合一’的话,观众就失去了自由,到时候看演唱会、音乐节就像是一场必须参加的考试,娱乐活动就变成了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一位演出行业的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实际上,随着线下演出的不断完善,已经有部分演唱会等演出尝试实行“有条件退票”,例如刘若英演唱会上海站就开放了12小时的退票时间,梁静茹演唱会上海站也开启两个时段的退票通道——第一个是演出(预售后)开票前24小时可全款退;第二个是正式开票日起至售票通道关闭前48小时,不过要收20%的手续费。

“真想去看的人,肯定不会退;而有其他打算的,可能已经慌了。”在观众尚先生看来,防“黄牛”的成本不应由消费者来承担,有关部门在均衡多方利益的前提下,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重新拟定更公平、合理的退换票条款,采取更人性化的措施,为票品流通创造正规渠道和空间,“实名制购票在保护主办方权益的同时,也要保证消费者在购票前享有充分的知情权,退换票时享有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这样才能促进保障娱乐行业的健康发展。”

  • 上一篇:在闲鱼绕过中介租房不靠谱 一间出租屋能牵出三个城市
  • 下一篇:3·15消费提醒 | 年中大促买套房?小心踩了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