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购买生鲜食品,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坐等送货上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选择,特别是近段时间,一些之前没有网购生鲜经验的消费者也加入其中。但是在消费中消费者要注意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平时忽视的问题会带来一些权益受损?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时尚频道了解,依据安徽省消保委日前开展的生鲜电商消费评测活动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店家看资质。当前各类购买生鲜APP和小程序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充分了解平台的经营和配送模式,选择一些知名的电商平台或者依托实体店的电商平台。而对于一些平台上的商户,消费者不要光看名字,一定在选择前查看和了解商户的资质情况。
品质看口碑。生鲜食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是根本。消费者不要仅看网页上商家展示的图片,要依据消费者评价和口碑情况来选择。
价格看仔细。消费者在打开商品页面时不要仅仅只看到大大的价格,一定要仔细看一下它的计量单位是什么。按照平时的消费习惯折算一下商品的实际单价,切勿因疏忽购买了看上去很便宜实际价高的商品。
账单要明晰。付款前要对购物车中的商品实付价、服务费、包装费、配送费等,对照查看无疑问后再付款。本次评测中就发现了特价不特、包装费重复收取的现象。
收货要验看。生鲜物品,特别是一些易碎、易腐的食品,对配送要求很高。消费者在收到货品时一定要及时验看,发现少发、错发、损伤、变质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维权,以免耽误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推诿。
维权要留证。生鲜物品不适用于网购的七日无理由退货的规定。因此,当遇到权益受损,证据就显得尤其重要,消费者一定要事先查看和了解售后服务的流程和途径,养成消费中步步截图、拍照的消费习惯,为权益受损时维权投诉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