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快公司」】
疫情期间,全时便利店的大规模关店让便利店行业再次受到关注,作为一种民生基础设施,实体零售的重要存在形态,便利店的演变也折射出了技术带给线下零售由浅入深的改造,尽管增长空间广阔,由于便利店的利润率偏低,人力成本占比较大的运营成本也直接关系到一家便利店的生死存亡。
无人便利店无疑能减少人力成本的开支,2018年前后,第一批无人便利店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涌现。但是,由于盗损率高、品类不够丰富、顾客体验差等经营问题纷纷倒闭。
那么,曾经处于风口上“无人便利店”,现在市面上还有多少呢,他们又是如何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
钛媒体了解到一家名为“云拿科技”的无人便利店技术服务商,就在做这样的事儿,其将近一半的客户来自海外,日韩便利店头部企业711、emart24等零售巨头都是其服务对象。云拿科技云拿科技联合创始人Rosie Zhang对钛媒体表示,疫情期间,欧美实体零售业态深受影响,零售商对无接触技术表现出强烈需求,海外订单获得大幅增长,“疫情让他们把原本要做的事提前了”。
就在这个月,云拿科技还顺利拿到了A+轮融资。
重新审视“无人便利店”
能够为海外多家零售巨头提供服务的情况实属罕见,本轮融资完成后,云拿科技的估值也大幅增长,其解决方案为何受到零售巨头们的认可?
重新理解无人便利店,上海虹桥机场云拿无人便利店是个典型案例。首先,在购物体验上,消费者在进店前需要通过小程序或无人便利店的App,完成支付账户绑定,扫码进店后自由挑选,由店内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识别你都拿了什么,离店后自动扣费,从而省去柜台收银环节,优化购物体验。
“收银至少占据店员50% 的工作量。”云拿科技创始人兼CEO Jeff Feng对钛媒体表示,在日韩欧美等国家的便利店,由于劳动力成本高,不得不缩短营业时间,受疫情影响,很多外来人员不能返工,711等便利店面临被迫再次缩短营业时间、招不到人的严峻考验。
在云拿科技提供的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中,消费者可以在3-5秒完成结付,收银效率较其他连锁品牌便利店提高78%,收银人力成本节省100%。但仅仅是节省成本,并不足以证明无人便利店的压倒性优势,如何在无人的状态下保证购物体验和服务水平,同时提升运营效率,都是零售商们关注的重点。
Jeff Feng透露,每家便利店会安装传感器,这意味着消费者在线下门店的每一个行为数据都是可识别和记录的,像电商那样,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和分析系统,门店运营者在进货理货、制定营销计划等环节中就不必再“拍脑袋”做决策。
通常情况下,传统便利店的运营者为了增加消费者进店时长,会把最高频的商品放在便利店最里面,但这个策略是否奏效,是否牺牲了用户体验,并没有一个数据化的结果。在云拿的数据系统中,他们设计了两个转化率,一个是商品上架后有被多少人看到,另一个是被看到之后的购买转化率,前者关系到陈列是否需要优化,后者则可以为该商品的定价和营销策略提供判断依据。
像电商记录鼠标点击一样记录用户在线下的消费行为,数据还可以对品牌方产生价值,比如回答这样的问题:“购买农夫山泉的用户,还会对什么牌子的矿泉水感兴趣?”Jeff Feng还认为,通过捕捉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数据,去指导供应链,这里有很大的提效空间。
受Amazon Go无人超市启发,无人收银是颠覆式体验
最初启发云拿科技做无人便利店的是Amazon Go无人超市,Jeff Feng这样理解背后的逻辑:“亚马逊确实有进军实体零售的战略,进军实体零售必需要有一个差异化的卖点,无人收银就是一个颠覆式的体验。”
这种“颠覆性”体现在这样的场景,在一个写字楼的便利店里,每每到了早午高峰,收银台前总会排起长队,购物体验直线下降,赶时间的用户则会流失。
免排队,让用户装一个便利店的App或使用小程序只是实现了实体零售互联网化的第一步,Jeff Feng认为需要像运营互联网产品一样去运营线下门店的内容,比如基于用户画像,为商品添加来自知乎、小红书等第三方社区的用户评价,设计个性化的欢迎门铃声,以此制造惊喜感和情感联结。
背后的时代趋势是,随着电商兴起,满足消费者囤货型需求的大型实体商超将逐渐走向没落,满足即时性需求的实体零售――比如便利店和社区店等业态将长期存在,他们逐渐演变成消费者体验和服务的中心。Jeff Feng表示,正在考虑引进高度自助化的冰淇淋机,酸奶机,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店,他们会引进其他便利店里不常有的高毛利产品,并通过新型便利店节省出的人力成本优势,反哺到消费者身上,从而真正做到物美价廉。
“我们的核心价值是一个数据产生器,未来行业会趋向于双赢或多赢”Jeff Feng对钛媒体说,这意味“最大程度的让利消费者”是可能的,因为对一家2B为主的公司来说,收入来源可以来自数据服务而不是单一卖货。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赫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