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报告显示:我国失眠人群有5亿多人,其中慢性失眠人群2亿多人。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家庭里都有人存在失眠的困扰。
面对庞大的失眠人群,我国的睡眠医学起步较晚、睡眠医生较少、治疗手段单一,许多患者处于未就诊或乱就诊状态。
失眠对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的危害,增加焦虑、抑郁、慢性疾病等的发病率,极大地影响了日常工作和生活。正因如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助眠产品,从乳胶枕头到保健品,从智能硬件再到助眠App。
36氪近期接触的「入眠asleep」,推出了一种全新的AI数字疗法,目前入眠asleep的小程序已经上线,对标海外的数字医疗公司Pear推出的数字处方药Somryst,目前国内还没有同类产品出现。
究竟是一种怎样新颖的疗法呢?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概念:数字疗法。通俗地说,就是用数字技术进行治疗,医院可以像开处方药一样,把数字软件开方给病人。
入眠asleep正是以数字疗法为目标来设计的。采用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针对慢性失眠中认知、行为和心理进行干预和重建,调节睡眠节律。不依靠药物等外力可以做到轻松入睡。
这是一种国内外首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常见于医院专业诊疗。但是,医院诊疗的缺点在于,患者要每周到医院挂号面诊,每次费用接近千元,价格高昂。
失眠治疗决策系统+动态干预=千人千面的治疗方案
与之相比,入眠asleep相当于把医院的治疗“搬”到线上,用AI治疗师代替医生在线诊断,根据不同的个体因素制定千人千面的解决方案,使用chatbot对话形式,对用户进行评估、监测和方案调整,应用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睡眠卫生教育等进行治疗。
这样的优势是,每个方案都是有针对性的。用户每天在线辅导15分钟,随时随地可以治疗。而且因为在线治疗节省了人力成本,使得费用较低,相比线下诊疗每次千元的价格,入眠asleep预计定价为终身499元(目前已经公测上线,公测期间免费治疗)。
图片来自asleep
三月底开始,入眠asleep开展了实际患者测试, 85%的用户有显著效果,平均2周左右解决入睡困难,即2周左右将平均60分钟入睡时间调整到平均30分钟内入睡。接下来,入眠asleep还将与北大医院睡眠中心共同展开临床科研合作。
作为定位为专业数字医疗的企业,入眠asleep正在申请NMPA认证。数字医疗的优势在于,不占用医疗人力资源,具备远程可及性和便利性,可以直接应用于医疗场景。
美国的电子处方药Somryst,已经在今年3月通过了FDA批准,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数字处方,也是慢性失眠领域的第一个数字处方。海外产品的成功获批,带给国内医疗很大的激励和借鉴意义,国内尚无同类竞品,入眠asleep率先走在申请审批的道路上。
不过,医疗审批始终需要数年的周期,那么眼下入眠asleep打算如何盈利呢?
创始人刘晓刚表示,入眠asleep会先切入消费场景,走2B2C和2C两个路线。特定一些普遍有失眠困扰的人群:例如失眠高发的孕产妇、以及失眠率高达70%的哺乳期女性,又如易失眠的减肥人群等。睡眠质量与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焦虑抑郁强相关,因此这类人群会有更强烈的治疗需求。入眠asleep会从这类场景获客,在这些场景中寻找B端合作方,按比例分成。同时,入眠asleep还会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微博、知乎、SEO搜索,直接面向C端获客。
除了软件治疗,入眠asleep还会搭配助眠硬件产品,以增加复购率。待积累到一定的用户规模后,再考虑挖掘数据价值。
核心团队方面,创始人刘晓刚具备16年互联网产品设计管理经验,曾担任腾讯、金山云设计管理工作,是原华米科技医疗健康业务资深产品总监,带团队搭建华米医疗健康业务,负责小米手环的软件业务,实现华米云端芯的战略。积累了关于人体健康数据硬件采集和数据分析的专业经验,以及丰富的医疗和医生资源。
目前,入眠asleep正在开展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500万元,出让15%股权,其中60%用于产品研发和NMPA认证,其余用于医疗研究和产品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