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国
“五一”假期快到了。从各种迹象来看,今年“五一”假期将迎来少见的旅游高峰。理想的假期旅游,是火而不爆、旺而有序。现在,围绕旅游产业链,需方已经放飞了期待,供方也提前做好了准备,希望各方皆大欢喜,都能得偿所愿。
旅游市场有着典型的候鸟特征,到了假期,游客多了,也会随之产生一些“甜蜜的烦恼”。从往年经历来看,局部市场,供需双方会发生一些不愉快,有的还可能矛盾激化,演绎为公共事件。细观一些矛盾,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供方认为没问题,需方表示很委屈。当然,该讲理的必须讲理,双方讲不出理,那就由第三方站出来仲裁。但要让假期旅游符合美好向往,供需双方还得有点换位思考意识。
这几天,“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副处长体验当外卖小哥”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这是北京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的一个故事,该活动真实记录了有关部门局处长隐藏真实身份、深入基层一线、体验普通劳动者工作的经历,反映了局处长们换位思考得到的认识和感悟。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同身受,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服务到位。政府部门如此,旅游行业又何尝不需要这样呢?
相对于平时,假期旅游确实不同,但这不是降低游客体验的理由。旅游企业需要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是游客,来到一座城市,有的还经历了“车在 途”“人遇 境”,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看不好景,掏了比平时多得多的钱,会有怎样情绪反应?
服务不分淡季旺季,不能因为到了旺季就放低标准,不能因为工作量大就表现出不耐烦,更不能以假期情况特殊为由忽视游客体验。相反,越是假期越是要注重游客感受,越是接待能力不足越要注意方式方法,而不是面对游客诉求爱理不理,听到游客说两句就强词夺理。
游客也要换位思考。现在各地旅游接待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但要拿淡季标准要求旺季,也没有必要。游客权益必须保障,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带着怀疑否定态度,给自己制造假想敌。合理要求可以提,但如果过了界,那就走向吹毛求疵,乃至变成了无理要求。
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将心比心,假期旅游需要多点换位思考。换位思考不是和稀泥,不是捣糨糊,不是放弃原则,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实事求是、设身处地,通过方方面面的齐心协力,让假期旅游更和谐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