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经济网讯(吴 予)“叼着纸烟卷,背着铺盖卷,愁眉又苦脸……”这是以前人们对汝南外出务工人员的形象描绘。如今,他们全都“变了脸”:进培训基地,学过硬手艺,穿西装革履,拿彩屏手机……这是汝南县实现劳动力输出由力量劳务型向技能创业型转化,由自发式向有组织、季节性向长年性、零散型向规模化转变,着力打响汝南劳务输出特色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所取得的可喜变化。
年初以来,汝南县坚持“大产业、大劳务、大输出、兴民企”的战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强化输前技能培训,发展“订单式”输出培训,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变传统体力型输出为技术智力型输出,变“候鸟”型输出为“留鸟”型输出。
该县依托“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工会帮扶中心,为用工单位培训电子、电工、烹饪、保安、家政、宾馆服务等人员9000人次,加强与县域产业集聚区和域外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通过总工会、劳动就业局和妇联会、团县委,与用人单位洽谈劳务订单培训合作协议,已在江、浙、沪粤等地建立劳务基地40个,输出劳动力16.4万人,占农业从业人员总量的40%,去年劳务总收入逾15.2亿元,劳务收入已经成为汝南农民工家庭增收致富的主渠道之一。针对少数农民宁肯“守着老村子、住着破房子、过着穷日子”的观念,该县响亮地喊出了“着西装、住楼房、傍市场、奔小康”的口号,把劳务输出作为全县的一项重要工程。
汝南县三桥乡农民苏健在该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驾驶班学习两个月的驾驶维修技术后,被安排到温州开公交车,月收入4500多元。该县韩庄乡农民刘涛参加了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厨师专业培训后,被安排到本县金鹏管道有限公司当厨师,月收入3700元。
劳务经济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增强了他们的创业本领。在汝南,外出务工的“打工仔”在打工生涯中借地生财,积累了一定的创业资金后,回到家乡创办私营企业,造福家乡父老。该县梁祝镇农民胡俊华打工创业回到家乡后,投资36多万元创办了汝南县大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现代化养猪场及饲料厂,走上致富路。
通过劳务经济,该县的不少农民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回到家乡办起了厂子,成为繁荣农村经济的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