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经济网讯(欧阳宏志 唐玉)“今年,在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我种了200亩地的“红龙23、25”两个新品种加工辣椒,全面采用育苗移栽、加压滴灌、测土配方、无公害防治、合理水肥等技术,一亩地能收获优质干辣椒600公斤左右,一亩地毛收入能达到5400元钱。种植辣椒让我们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10月7日,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哈尔乌苏村村民卡斯木•库万高兴地说。
一直以来,哈尔乌苏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土地资源匮乏,人均只有2.2亩地,村民耕地少而分散,管理费时费力,现代化种植模式难以推广,土地产出效益低,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和静县人大、政法委“访惠聚”工作队驻巴润哈尔莫敦镇哈尔乌苏村开展工作以来,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意愿,会同村“两委”对全村耕地情况进行全面勘察摸底,结合村情实际,成立了12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动员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分期分批整合零散土地,解放劳动力,把农户的分散经营变成集约经营,对于促进当地农业机械化、劳动力转移和农牧民增收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起初,村民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工作队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每周周升国旗仪式、入户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零散地变大条田后的实惠,大力推广机械化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将富余劳动力从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在工作队的动员下,全村90%以上的土地实现流转整合。
以前,卡斯木•库万一家只有21亩土地,在工作队的协调帮助下,他承包了附近农户的80亩土地,又开发了103亩戈壁荒地,将这些亩土地整合在一起,全部种上了新品种辣椒。通过加强田间管理,辣椒长势良好,喜获丰收。
辣椒丰收了,采摘又成了难事。由于卡斯木•库万的老伴身体欠佳,3个儿子、儿媳都通过工作队的介绍到木材加工厂打工,家里秋收缺乏劳动力。得知此事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立即在升国旗活动中进行动员。卡斯木•库万在全村第一个拉开加工辣椒采摘序幕。自9月下旬以来,哈尔乌苏村650多名富余劳动力齐上阵,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有序组织下,在全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5500多亩辣椒地里开展劳务创收。哈尔乌苏村贫困户坎白古丽•
克衣木也成为辣椒采摘生力军种的一员,她每天能挣150元钱。
坎白古丽•克衣木说:“在工作队的组织下,我春季在合作社大棚育苗栽苗,夏季进行田间管理,秋季抢时采收,到了冬季,则在工作队的带领下,在村里的辣椒加工厂剪辣椒把儿赚钱,一年下来,能挣近2万元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据了解,哈尔乌苏村人多地少,很多文化程度低、没有技术的村民在家赋闲,导致本村困难群众人均收入低下。2017年初,和静县人大“访惠聚”工作队驻村以后,把组织引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加快全村经济发展和促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找准优势,理清思路,抓产业,促就业,建基础,兴文化,千方百计做好促农增收这篇大文章。
为确保全村富余劳动力充分就业,工作队和村域及周边的番茄酱厂、辣椒加工厂、面粉厂、木材加工厂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每年生产季提前上门对接联系,与厂方一起对务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在有的企业还建立了扶贫车间和职工学习教育室,安排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协助企业一起教育管理农民工。为解决部分村民家里幼儿无人看护、家长无法务工挣钱的后顾之忧,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对村里的闲置房屋进行装修改建,建立了全县第一个农家幼儿托管中心、第一个劳务经纪人工作室及群众就业服务中心,为村民架起了就业增收的“金桥梁”。一件件实事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
和静县人大、政法委驻巴润哈尔莫敦镇哈尔乌苏村“访惠聚”工作队副队长赛买提•卡斯木说:“土地整合流转后,极大地带动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创收,让村民从过去的‘游手好闲’变成‘勤劳致富’,他们农忙时种田养畜,农闲时则在本村及附近合作社、企业、建筑工地打工挣钱。通过转移就业务工,平均每户一年能增收2万元以上。这种组织有序的劳务创收,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富他们的了脑袋,更增强了他们的自身发展动力,让他们的日子像这火红的辣椒,红红火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