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就读于会计专业的准大四学生徐末做了一个决定——放弃考研,跨到摄影领域就业。在学校社团“摸爬滚打”了近三年的他一直在与摄影、后期打交道,期间产出的不少作品也广受好评。在徐末看来,“摄影”比“财会”更能给他带来动力与快乐。出于这份热爱,徐末打破了自己原有的计划,重新勾画起自己的职业蓝图。
“我想以我现在的简历,应该可以让我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早早便有了清晰职业规划的洪悦提起自己的简历时,满是自豪。这一份不错的简历,是洪悦用从大一开始就跑宣讲会、参加创业大赛、为企业拉项目,策划大型活动等经验换来的,而在这些经历中不断开拓的视野与积攒的技能,让她最终决定走创业这条路。
近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高校的700余名大学生和毕业生发起关于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2.92%的被调查者表示已有明确的职业蓝图;71.49%有一定的规划方向,但计划比较模糊;5.59%完全没有规划;超过87%的被调查者认同一份清晰的职业规划利于大学生制定目标,有助于求职者为找工作提前做好准备。
“临时抱佛脚”的求职尴尬
调查显示,87.18%没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大学生认为,规划不明确对找工作有影响,其中46.15%认为没有提前做准备导致简历单薄,61.54%找工作时才发现选择很迷茫,35.90%找工作时发现自己不具备工作要求的能力。
无论是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李贝还是来自安徽某高校的黄木辛,都认为自己身边有着详细职业规划的朋友并不多,一些同学甚至临时买简历模版后“海投”简历。
据江西某高校的刘佳描述,自己寝室4个人的简历,都是在校园招聘会的前一天晚上,搜索“如何写简历才能迅速吸引HR”“简历撰写注意事项”等词条,两个小时仓促完成。“穿上一套学校附近租来的正装,临时准备几句‘让人抓不住重点’的自我介绍,匆匆上场。”刘佳回忆起当时的窘状,忍不住笑着说道,“临近最后几场招聘会,我才知道线上发给HR的简历,格式最好要用PDF格式,而不是WORD。”
学习电气工业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佟里曾因“考研还是工作”发愁,最终他在辅导员和导师的建议下选择保研,未来暂时“尘埃落定”。从未做过规划的他在这段“做抉择”的时间里常常感觉到迷茫。“那些对自己专业很感兴趣、有非常高热情的人,目标自然而然就有了。但像我这样对本专业兴趣一般的,就会没有方向。”为了确定目标,佟里查了不少的资料,甚至去到专业的机构和老师反复讨论。考研还是就业,优先考虑地域还是专业,种种问题不断困扰着他,那段时间里,被“选择”“折磨”的佟里没少到学院找辅导员和导师咨询。
“自己的未来还是得靠自己。”虽说保研的决定是做出来了,但是他对以后未知的一切还是充满了迷茫。
只是光有方向和计划,似乎还远远不够。来自辽宁一所理工科大学的关欣,在毕业前也曾为择业伤透了脑筋。她就读的专业常被同专业学生戏称为“万金油”专业,似乎“什么都可以做”,又似乎“什么都不对口”。在关欣看来,择业终究是一道“双向选择题”,应聘者不可缺少计划和准备。
刘佳提到,自己曾认为职业规划浮于形式,做不做无所谓,临近毕业时才发现自己和那些有着明确规划的同学之间的差距,“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当我还在为简历大片空白填不满而发愁,别人已经利用社团经历、获奖经历、实习经历收到了四五份录用函,还都是热门岗位。”据刘佳描述,其实他也在大学期间参与过不少活动、有过不少经验,只是他从未想过将这些有价值的“碎片”组合起来,让它们变成自己的优势。
职业规划是踏入社会前的首份“提纲”
调查显示,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即将就业的高年级学生中有明确职业规划的比例更高,低年级中有明确规划的占19.04%,高年级中这部分则占33.71%。但仍有不少高年级同学职业规划比较模糊,占到63.43%,低年级中规划模糊的占74.94%。高年级中2.86%仍完全没有职业目标,低年级中则占6.92%。
因为一次学生工作任务,当时还在读大二的黄木辛与一位刚毕业的学姐聊了很久,他首次萌生了“为未来做规划”的念头。“听到她在说她的应聘之路,以及她身边同学的去向的时候,我心中也开始有了‘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以后该怎么走’的想法了。”未来两年的就业或考研方向带来的“危机感”,让黄木辛觉得“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及大致规划,那么现在做的努力很有可能都是白忙活”。
在黄木辛看来,一份完备的职业规划相当于为自己确立下清晰的职业目标,可以降低临近毕业时 “两眼一蒙、无从下手”的风险,因“无知”而错失心仪岗位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按照职业规划朝契合兴趣的方向去努力,也会提升自己对未来工作的满意度,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我们自己也能通过完善简历等过程全方位地审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找到一个符合自己喜好和特长的岗位。”
毕业于辽宁某高校的邱秋对于自己的未来也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你的未来,只取决于你自己。我也没有怎么去询问学姐,因为去询问考研的学姐,她会和你说考研的理由,要是去询问不考研的学姐,那她就会和你说不考研的理由。”考研还是就业的问题根本没有让邱秋烦恼,学财务的她认为工作经验远比学历来得重要,毅然选择了就业。这是因为她早有自己的考量,“不考研的话,我就比别人多了实操经验,如果想去企业,甚至未来做管理岗位,可以再考证、再攻读MBA。”据了解,邱秋在大一的时候就考虑过就业的问题,她用了整个大学时间考取相关证书、参加大创项目和各种大赛,让一页简历变得沉甸甸。
中青校媒调查的结果显示,拥有大致职业规划的学生中,88.83%的被调查者会在有了职业规划后,明确学习方向,考取相关证件,80.7%的被调查者会寻找实习机会,提前了解行业情况,58.65%的被调查者选择参加大赛等活动提升能力,充实简历。
林笑早在大一的时候便参加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目标职业是记者。一直把白岩松作为偶像的她,喜欢“直击痛点”的表达方式。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兼具“有趣的灵魂”和“高尚的人格”,一直是林笑努力的方向。于是早在高中阶段,她便把 “记者”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直至现在,“去传统媒体就业”依旧是林笑的从未变更的坚定目标。虽然尚未就业,但林笑已经利用假期在媒体单位进行实习。“确定了规划后,就一定要认真找机会实践,你会对自己有一些颠覆性的认知,发现自己的新能力。” 林笑说。
“有了规划,就开始努力。”黄木辛透露自己已经在为未来的目标做准备,作出出国留学的打算后,刚上大三他就着手准备雅思考试。
完善规划,或“坚定选择”或“勇敢试错”
“说来也有趣,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还一直挺顺的。”如今,邱秋已经是大连一家在行业内全国排名第一的国有企业的员工了。
在从事现在的工作之前,无论是“工资待遇好”还是“公司环境好”等看似丰厚的条件,都无法让邱秋动心,只要不是想选择的岗位,邱秋一律拒绝了。面试的过程之所以一直很顺利,在她看来,这与她自始至终目标都很清晰有关。找现在的工作时, 她仅仅面试了一轮,用人单位就已经有了签约意向,岗位当场就定了下来。她的整个求职生涯也按照她最初的目标一直“顺”到了现在。
中青校媒的调查显示,64.88%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个完备的职业规划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带去“提前试错,及时调整目标方向”的机会。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李贝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了一档有关游戏的综艺节目。这次误打误撞的尝试,让他原本模糊的职业蓝图,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学校里有学生自发成立的校队,在这支出去比赛就基本是冠军的队里,李贝从队员一路做到了队长。虽然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李贝坦言自己并不是很期待未来去媒体工作,在他看来,爱好若能转化为职业,比墨守专业对口的规矩有趣得多。“其实我也尝试过到企业的宣传部门工作,因为之前也没做规划,所以刚开始获得实习机会的时候还挺开心的,但后来就慢慢发现工作内容不是很适合自己。”
从满怀期待到逐渐丧失热情,李贝常常在这次“试错”中回想起自己参加综艺和比赛的日子。在收到第二季综艺节目的邀约后,一份初具雏形的职业规划,便在他的心里悄然敲定。与绝大多数将游戏作为消遣的年轻人不同,从决定把这作为职业的那一刻开始,李贝就清楚地认知到他要应对的压力。面对枯燥重复的练习和旁人的不理解,他表现得很坦然,“之前浪费过一段时间,但自从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之后就轻松多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努力往前走就对了。”
同样有过“试错”经验的关欣,也是在一次外企实习的经历中,第一次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人事这类偏文职、却又不是纯文职的工作让我觉得挺锻炼人的,我就想着往这方面发展。”五个月的实习让她对于工作方向有了大致的了解,挡在她与未来之间的雾气也被拨开了一点儿。
在此之前,她曾利用寒假实习,也在省科学技术馆做过志愿者,只是在她看来都不尽人意。经历了几次“试错”后,关欣在正式找工作前便不断地讨教经验。比如仔细地询问学长学姐刚开始参加工作的经历、心路历程、面试经验,从而有了清晰的方向与规划。“不断试错,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方向。”这是学姐给她的建议之一。“我们都会经历职业的迷茫期,只要明确地知道自己合适什么,再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好了。”
(应被采访者要求,文中除洪悦外,被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罗希 辽宁科技大学 蒋天熠 浙江传媒学院 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