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月的数据显示,宏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得益于多项政策的出台,“最困难的时期基本挺过来了”——多数企业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经营状况总体趋稳,实体企业的压力有所减轻。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解决资金回笼问题、贷款收紧问题”是企业认为最急需调整的政策。顶层设计与金融机构急企业之所急,一项项行之有效的举措应运而生,“银税互动”便是其中之一。
“银税互动”从2015年下半年提出到现在已近两年,各地税务和银行金融机构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家税务总局官网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向守信企业发放贷款38.8万笔,其中涉及小微企业30.5万笔,小微企业借助银税互动贷款金额达到3700多亿元。”
为巩固“银税互动”成果,日前,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银税互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完善银税合作机制、加大银税信息交流力度、推动银税合作创新、加强配套机制建设四方面作出10项具体要求。
如业内专家所说,银税互动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信贷融资问题,通过银行金融机构、银监会派出机构和税务部门的互动,共享区域内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从而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提高依法纳税的积极性。
“银税互动”多方共赢
现如今,对纳税人而言,一份良好的纳税信用可能直接换来自身发展的“真金白银”。
“‘银税互动’主要依靠税务局和银行的后台信息共享。我们现行的产品就是,银行通过税务局的信息了解企业的缴税情况,以此向企业提供贷款。同时税务局也能通过银行知道企业在银行账户的开立和资金情况,掌握企业交税依据,进一步拓宽外部信用信息的来源。”农行西安兴庆路支行行长助理冯治洲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对企业而言,冯治洲表示,则可以轻松地通过“税银互动”业务授权税务机构将涉税信息提供给银行作为申请贷款的依据,既可以有效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又省去了申请贷款的诸多手续,节省了贷款中间环节的费用,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同时,由于涉税信息由纳税人自主委托税局直接提供,无需委托中介代办,从而极大地避免了个人信息泄露,降低了贷款的风险,缩短了贷款申请流程。
除了农行之外,扎根县域的农商银行和邮储银行也都有自己开发的“银税互动”产品。
浙江东明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蒋涛告诉记者,该行有开办“税银通”信用贷款。湖北三峡农商银行则有“纳税信用贷”、“出口退税贷”等产品,其中,“出口退税贷”是湖北省联社刚推出的新产品,并出台了暂行办法,农商银行具体的操作办法正在拟定中。邮储银行一位相关人士也向记者介绍,该行有一款“税贷通”贷款产品,“‘税贷通’主要是通过与国税、地税部门合作,依据客户近两年年平均纳税总额情况向其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目前,‘税贷通’的资产质量良好。”
“银税互动”的多方共赢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下,顶层设计便自然为进一步深化“银税互动”做打算。于是,在新下发的《通知》中得到了体现。
“我认为此次《通知》中最有力的方面是将受惠覆盖面扩大,将受惠群体由纳税信用A级拓展至B级;将银税互动工作的重心向基层下沉,在2017年实现银税合作工作机制在所有县域铺开,加大基层银税合作的力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说。
刘英告诉记者,受惠群体覆盖面的扩大将为银行扩大自身业务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有助于提高银行创新信贷产品,优化完善信贷审批流程,健全完善信贷产品风险管理机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积极性。”
《通知》可以帮助更多的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按照老政策的要求,只有纳税信用评级达到A级才能享受政策,小微企业能进入到A级纳税人行列的非常少,现在扩展至纳税信用B级的企业,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符合政策条件。”刘英说。此外,老政策只下沉到市一级,但是城市里面大部分还是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而对融资有迫切需求的小微企业大部分还是在广大的县域,并不能享受到政策优惠。“此次受惠群体覆盖面扩大后,能够让小微企业真正得到政策实惠。”
风险防控是关键
由于“银税互动”的贷款产品为无抵押贷款,信贷资金风险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虽然有企业纳税信用的担保,但受经济下行影响,一些地方在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少数“银税互动”客户逾期还款和呆账,这使得银行在业务推广过程中愈加审慎。“企业对资金的渴望和银行对风险的担忧形成尴尬局面。”一位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坦言。
同时,“一些银行缺乏先进的信息系统支撑,纳税信息可用性有待提升,导致对小微企业可能会有过度授信的风险等。另一方面,出于为纳税人保密需要,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信息有限,银行据此很难全面判断客户信用情况,‘银税互动’有待进一步深化。”冯治洲说。
他表示,基于此,若银行的银税合作信贷产品过多依赖财务报表、纳税情况、征信记录等数据分析,对企业主是否有不良嗜好、企业经营是否正常等缺少人工识别,便会导致虽然业务效率较高,但可能面临个别企业包装纳税记录骗贷的情况。而随着与税务部门合作的银行增多,还不排除小微企业可凭借税务数据在多家银行获得数倍于纳税金额的信用贷款。“在今后的银税合作中过度授信风险值得关注。”
为此,冯治洲建议,在银税互动工作中,一方面银行要做实做细,不能仅仅依靠一张纳税明细就对客户信贷调查简单做出结论,既要给予优质纳税企业政策倾斜,又要做到信贷调查审慎合规。“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最好的方式是银行与税务部门建立辖区精准对接关系,税务部门每月向对接银行推送辖区内企业纳税评级的清单和诚信纳税企业名单,银行根据清单仔细筛选目标潜在客户,然后进行上门调查、授信等信贷审批环节。”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做好风险保障工作。银税互动的推广,政府是其中重要一环,如何采取有效风险补偿措施,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是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更好地履行服务小微,发展地方经济的职责要求。
上述邮储银行相关人士还透露,在风控方面,邮储银行要求严格核实申请企业交税情况真实性。“我行要求信贷经理与企业人员应一同前往企业纳税所在地的税务机关核实纳税情况,除税务机关提供的纳税信息外,还需要邮储银行认可的相关平台的《小企业税贷通推荐函》。”
此外,冯治洲还提到了在“银税互动”执行过程中的一些难点。“一是统计口径不一致,税务部门统计企业纳税额时按所属期和入库期两种口径统计,银行机构的报表反映的是按入库期统计,有时可能造成不一致。二是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对此,他建议税务机关能向银行推荐信誉良好、资金实力雄厚、偿还能力有保证的企业清单,同时加强对银行员工税收知识、政策等业务培训。
还有这样一种情况。据蒋涛介绍,部分在该行申请“税银通”贷款的企业本身在金融机构已有贷款,根据其用途、资产规模,不适合增贷,所以申请“税银通”贷款仅仅是对原有贷款的一种置换,融资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联合增信的多种尝试
事实上,除了“银税互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还与其他机构合作,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为其增信的道路上各显神通。
2015年,农行出台了《关于引入“政府增信”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意见》。鼓励和引导各级行在与政府合作中引入“政府增信”机制,破解“三农”、小微客户因担保难引发的融资难问题。《意见》要求,2015年底该行辖属每家一级分行至少选择一家县支行开展引入“政府增信”机制的试点。
据了解,“政府增信”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性担保公司、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和财政直补资金担保等方式,为商业银行对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含小微企业主)、小微企业等特定对象发放贷款提供担保或风险补偿进行“增信”的行为。引入“政府增信”机制是新时期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金的引导和撬动效能,缓解“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
近期,邮储银行与航天信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利用互联网技术、借助O2O业务模式的产品——“发票贷”。
据上述邮储银行相关人士介绍,运用“发票贷”,小微企业只需通过线上申请,邮储银行依据其近两年有效增值税开票收入发放贷款,贷款纯信用,无需抵押,额度最高3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为1年,可用于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的短期流动资金。同时授信灵活,流程简便,实现了税控技术产品、互联网平台产品与金融信贷产品的三方结合。“不过,这还是一个比较新的产品,目前量不大,但还将继续推广。”
此外,刘英也提出了她的想法:“银行首先可以与小微企业所在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合作,获得应收账款等交易信息,通过掌握相关企业的信息流、商流,来解决资金流问题。其次可以与互联网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使银行对企业的金融债务等信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除了为企业增信,东明农商银行还与社保合作,为个人客户增信,创新推出“阳光·安心贷”。“为支持政府‘大社保’体系建设,帮助解决当前特殊群体社会保障实际问题,我们对需要一次性交纳社保的居民发放养老‘阳光·安心贷’。以信用方式,为存在缴纳养老金差额的老人提供贷款。”据蒋涛介绍,截至目前,该行已为475位老人发放2183万元“阳光·安心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