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江苏宿迁宿豫区段,市民在河边体育公园中健身。马海峰摄(人民图片)
北京冬奥会赛事正酣,能够近距离欣赏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北京冬奥公园,吸引众多游客探访。2021年9月底正式开园的北京冬奥公园,不仅有郊野湿地、城市森林,也有工业遗址景观。北京首条全封闭马拉松路线更是它的一大亮点,这条42公里滨河马拉松路线,有着“智慧跑”“滨水跑”“公园跑”“堤上跑”等多功能特色,受到跑步爱好者青睐。
近年来,体育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运动场所,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也成为城市景观一大亮点。国新办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新建改扩建1000个以上体育公园。
家门口的运动场
2月1日起,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综合馆“万体汇”开启部分试运营,开放部分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网球场、室外篮球场及室外足球场,众多市民预约成为“尝鲜者”。徐家汇体育公园地处上海城市核心区,包含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东亚大厦以及此次率先投入部分试运营的“万体汇”,建成后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将成为上海设施设备最齐全的体育文化聚集区之一。
能享受健身乐趣的体育公园,已经成为许多市民节假日休闲的新去处。2021年12月31日,300余名长跑爱好者在江苏省泰州体育公园里一起奔跑,以健康时尚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今年元旦假期,安徽铜陵市民在城区架空铁路专线旁的一处体育公园篮球场打篮球;春节期间,广东省东莞市滨江体育公园举办春节嘉年华活动,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
体育休闲能够成为市民生活中的主角,离不开我们身边日渐增多的体育公园。近年来,各地针对社区活动场地分布不均、数量不足、设施老化等问题,将目光投向中心城区的绿地、广场、小区、闲置用地等,规划建设起一批举步可及的小微体育健身场地。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通过建设城市绿道、生态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构建城市“15分钟健身圈”,满足市民就近健身需求;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河智慧体育公园是鼓楼“15分钟健身圈”(西河片)核心节点,以“免费+低偿”形式向公众开放,公园内设置的健身车、体质监测器等智慧健身设备,大大提升了市民参与运动的热情。
融入生态风景线
过去脏乱差,如今优美秀丽,这是铜陵市滨江生态体育公园的真实写照。该公园是铜陵市长江岸线生态整治工程之一,利用过去的废旧码头和船厂整治改造而成,建设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在这里,市民既能进行体育锻炼,也可悠闲欣赏江景。如今,滨江生态体育公园已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长江安徽段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大运河沿岸,也不乏这样融生态风景与体育休闲于一身的体育公园。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着力开展大运河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在运河边建设了一批城市绿色屏障和“口袋”体育场所,方便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真正凸显了运河“绿色”和“宜居”的特质。江苏泰州则利用当地溱湖、凤栖湖等湿地资源,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湿地体育公园、水上运动中心、球类运动中心、体能拓展训练营等体育休闲旅游项目,受到市民和游客欢迎。
在许多地方,体育公园的诞生与当地的生态蝶变密不可分。
天寒地冻,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新一体育公园内仍然一派火热景象,市民在这里跳广场舞、舞龙或是跑步、打球,各得其乐。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让这座昔日的煤城有了生态美景。2018年,新一体育公园开工建设,一年后建成。这座以生态建设为主的体育公园,45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中,绿地面积达34.7万余平方米,四季有景,建设有1个大型文化广场、4个人工湖、9个主题植物园,还有1个田径体育场。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鹤岗市许多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场所。
宜居理念实践地
2021年12月4日,江苏泰州东环高架体育公园正式对外开放,这是泰州第一座高架体育公园,也是首次利用高架桥下的闲置空间来建设体育公园。该公园共建有2座篮球场、2座5人制足球场、3座羽毛球场,铺设了健身步道,并设置乒乓球桌10张、棋牌桌5张,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市民的运动和健身需求。无独有偶,在江苏省淮安市内环高架西坝互通立交桥下,也建有一座体育公园,时常有市民在此打篮球健身。
通过对高架桥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建设体育公园,既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健身的需求,也有效提升和改善了城市空间环境。
改造利用城市“边角地”,不断盘活城市闲置空间,已成为绿色、宜居等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体现。乡村建设中,这一点也同样适用。近年来,各地乡村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助力乡村振兴,许多地方通过对乡镇零星的开放空间、公共绿地等进行合理改造、提档升级,建设了一批满足城乡居民体育运动、文化休闲的“口袋体育公园”。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村建设的体育公园中,既有足球、篮球、乒乓球、休闲步道等场地,还有智能设备,可以统计跑步步数、能量消耗等,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提升了乡村生活品质。(记者 尹婕)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2月16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