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营改增初始试点上海,到2017年年中,五年过去了。
五年,不过是历史洪流里的转瞬一瞥。但是对中国的税制改革来说,五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现代增值税制度的华丽转身,实行60多年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对产业实现全面覆盖。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从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发做出的重要决策。
营改增后,增值税抵扣链条全产业打通,制度性重复征税因素得以消除。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营改增实现了我国增值税在覆盖范围和运行机制上与国际先进税制的接轨,为建立现代增值税制度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2012年营改增以来,在经济增速整体放缓的情况下,我国第三产业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12年的44.6%,增长到2016年的51.6%。
改革初始
“五年来,每一次的行业扩围和试点推开,首先考验的就是制度设计。”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李万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按照现代增值税税制的要求,实现“宽税基”的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根据完善消费型增值税制的导向,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等都是不能偏移的大方向。
2011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7.9%,当时的北京接近80%。上海要想谋求强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第三产业比重迫在眉睫。2012年,营改增带来了发展契机。重复征税负担较重、处于抵扣中间环节,又与生产、流通、生活联系紧密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成为首轮试点行业。
不到一年,上海的试点就产生了显著效应,2012年9月,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江苏等8个省市,当年减税就达到420亿元。为避免税收政策“洼地效应”,2013年8月,“上海模式”推广到全国。2014年,与第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铁路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等行业纳入试点,并在全国推开。跨区域、跨行业抵扣链条的形成,强化了区域内外、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此时,全面营改增的条件已经成熟,甚至已经成为迫切需要。
“剩下的四大行业有1000多万纳税人和原营业税80%的体量,既要保证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又要保证税制相对规范统一,制度设计是最难的一次。” 广东省东莞市国税局局长曹益镇说。
五年营改增涉及1600万户企业纳税人、1000万自然人纳税人,如何快速准确移交,不影响其正常经营,这又是一大难关。
“一下增加了2000多户纳税人,办税大厅挤得像菜市场。”面对营改增后“爆满”的场景,江西省萍乡经开区国税局办税服务厅主任陈超越很是担心。营改增后,全国的办税服务厅普遍承受着这样的压力。为解决难题,税务总局陆续出台20项共100条纳税服务措施。据统计,全面营改增期间,全国税务机关增设办税窗口17386个,建立9338个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厅、3.6万个联合办税窗口,日均受理专项咨询电话12.9万通。
改革与减税
2012年,营改增在上海大幕初启,在试点范围的上海起亚启亚货物运输有限公司察觉到了变化。由于开不出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发票,很多老客户转而选择大型运输企业。紧要关头,负责人曲贵峰急中生智,联合几家小货运公司搞起了合作经营。“能开出专票,老客户不仅回来了,生意还越做越大了。”曲贵峰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五年时间,他将一家年营业额不到50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年营业额几百万元的中型物流企业,雇佣了50多名工人,拥有近百辆合约货运车,成为营改增最早的一批受益者。
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上海交通运输业减负率为17.06%,其中,2016年5-12月,该行业减负率达到31.84%,以抵扣为主因的减税效应在持续扩大。
2014年6月1日,营改增试点扩围到电信业,形成总体“3+7”的试点行业模式。由于税率高于此前的营业税,且占营改增“大头”的四大行业尚未改革,电信业近年来的税负运行轨迹充分体现了“抵扣”的价值所在。
以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为例,由于部分行业未纳入营改增,公司上游产生的基础设施投资、人员劳务费用、广告营销费等不能抵扣。“连续两年税负都出现了上升,心里很着急。”公司财务部副总经理谢士栋回忆。这种“阵痛”刺激着企业在采购、营销模式上想办法,而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2016年,全面营改增推开,增值税抵扣链条全线打通,局面也很快被扭转。截至今年5月,山东联通营业收入增长5.6%,累计抵扣税款17.56亿元,税负下降3.5%。
营改增全面推开后,由于增值税链条的全面贯通,产业链间的抵扣红利也被更充分地传导。作为电信业产业链下游的增值电信服务行业,2016年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增不动产、房屋租金等投入抵扣税款200余万元。企业在研发、升级等方面的投入也在日益加大,目前已发展为盛天网络、腾讯、京东等企业的服务供应商。今年一季度,斗鱼开出3000多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下游企业增加抵扣180多万元。“前期的试点与扩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进入链条后才能短时间内适应和运转起来。”斗鱼网络副总裁曹昊说。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樊勇认为,通过实施营改增,全面打通抵扣链条,不仅解决了增值税与营业税制度性分割带来的重复征税问题,更实现了全产业的减税效应。
营改增后,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而抵扣链条的打通,使制造业税负进一步减轻,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受益于营改增的创新创业也蓬勃兴起,既有利于扩大就业,又增强了市场活力。可以说,营改增催生的市场新规则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能。
营改增细化了社会分工,也加快了服务业的发展。以青岛红领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公司把源点论数据工程业务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来,成立了凯瑞创智互联网科技公司,母公司接受凯瑞公司服务就可抵扣进项税。“凯瑞创智同时还为国内60多家企业签约进行改造升级,降低了企业转型成本,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红领公司财务总监吕显洲介绍。
以前营业税制度下服务外包的环节越多,重复征税越严重,很多企业走“大而全”的路线,不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现在增值税可以“环环抵扣”,加快了上下游企业的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目前,青岛市已有468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辅分离,分离出上千家现代服务型企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在拉动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营改增也极大促进了制造业发展。抵扣链条打通后,包括原增值税企业在内的制造业企业外购服务、不动产等支付的增值税都可以抵扣,税负进一步减轻。数据显示,五年来,我国工业增值税与工业增加值的比值从2012年的9.88%,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8.61%。我国以更低的税负更好地促进了制造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