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福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实施精准监督,通过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专项督查、组织入户访查、实施重点问题线索督办以及“一案双查”,深化了监督执纪问责,为基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纪律保障与保驾护航。
扶贫巡察当然是必要之举。如今正值精准脱贫进入攻坚拔寨关键期,虽已取得瞩目成就,而且超出了大多数的心理预期,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贫困人口还有四千多万,“硬骨头”仍很多;接下来在不到四年,每年要脱贫一千多万贫困人口,时间特别紧、任务特别重,形势相当严峻;如在扶贫当中,涉及腐败问题,势必让脱贫之路更加泥泞。搞好从上到下的扶贫巡察,聚焦民生工程、重大政策、产业项目落地,对于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大有裨益。 扶贫巡察要倒逼扶贫精准。近期以来,个别地方在扶贫评估检查中发现,一些扶贫政策在执行中发生偏差,与初衷背道而驰;一些扶贫项目没到位,水土不服,浪费了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引发群众质疑,也打击了贫困群众的信心;随着简政放权和扶贫的大量投入,一些贫困县乡拥有了对大量财政资金和物质资源的自由支配权,关键问题是,扶贫不是散钱就能办到的,扶贫不能成为“救济”,扶贫更不能“劫贫济贫”。扶贫巡察,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对脱贫发生严重制约作用的问题,推动常态化的巡察,将定期巡察与随机暗访相结合,将常规巡察和专项巡察相结合,将正面巡察和突击巡察以及“回头看”相结合,形成天罗地网,确保扶贫环节的严密监督,让一切违纪违规无处遁形,确保权力在阳光的监督之下,确保惠民“最后一公里”。 扶贫巡察要保驾护航。在将来三年多的时间里,要完全啃下脱贫“硬骨头”,就须保持脱贫攻坚状态,坚定决心和定力;可将扶贫巡察制度常态化,融入日常督察,融入“两学一做”“三严三实”反对“四风”,以精准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有效惩治基层老鼠苍蝇式的“微腐败”,尤其涉及到民生工程、惠农补贴等领域,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振基层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脱贫攻坚扫清障碍、增强了保驾护航的内生动力。 近期推行的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彰显了从上到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现已成为一项保驾护航的政治规矩,成为党的干部对组织是否忠诚的“试金石”,也是从严管党治党的一把利器,为科学精准选人用人提供了重要依据。“好干部的标准就是忠诚、干净、担当!”。严格执行请示报告是党的优良传统,有力推进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保障了政令军令畅通,维护了党中央的权威,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如果不按规矩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就是对组织不忠诚、不老实,就严重违背了党章党规的要求,严重背离了领导干部应当遵循的政治规矩。如果放任,小则滋生贪腐,大则亡党亡国。因此,对于个人事项报告上不忠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党纪党规处理,以儆效尤,彰显“纪严于法”,我们作为领导干部,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个人事项坚持报告也非小事,这检验着党员领导干部对组织的忠诚与否,即使有一点隐瞒,也是不忠,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仍然面临“四种考验、四种风险”,如何管好全国8800多万党员?!如何始终保持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生命力?!真的需要全党同志始终保持忠诚、干净的政治本色,一心向党,维护党组织的权威,让党和人民同心同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赖维炜 王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