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春天的盛会,交织着新时代的梦想和希望;这是一场奋进的盛会,激发着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力量。新疆自治区党委办公厅驻英吉沙县色提力帕其英也尔村工作队乘着全国“两会”的东风,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昂扬的姿态、过硬的作风、旺盛的干劲、务实的举措,开启“春忙”模式,他们入户走访深入到村民家中了解新年打算,选优种、助春耕、兴庭院,教国语、授技能、促就业,去极端、送文明、树新风,带领村民向着“金秋丰收”全面发起“春季攻势”,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疏渠春灌、平地改良,定植新苗、病虫防治,施肥修剪、品种嫁接的春季生产繁忙景象。
春种一颗粟 秋收万颗子
春耕备耕正当时,天山南北好风景。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播撒希望的季节。驻村工作队统筹村“两委”、结亲干部、志愿服务队等各方力量,充分结合中华民族农耕智慧节气,抢抓农时,科学指导农业种植,如火如荼开展春耕生产。
立春雨水,备耕积肥。随着气温回升、积雪融化,驻村工作队心系“农事节令”,通过集中动员、入户宣讲及带头入地干活,组织村民修农具、收地膜、挖水沟、打土埂、积农肥,备战春耕。
惊蛰春分,平地疏渠。积极开展土地清理发包工作,村民平地筑埂、铺设地膜、锄草撒肥干得愈发起劲。同时,趁着春日凌汛,加紧发动村民清理疏浚水渠,清淤泥、铲渣石、除杂草,不仅保障了灌溉,还整理了村容。
清明时节,植树剪枝。按照“杏树补齐、新梅新建、核桃不动、红枣归并”要求和“一村一品或一片一品”布局,专门补种定植、移栽归并和修枝嫁接杏树、新梅、杨树、沙枣、核桃树等果树苗共计17500余棵(株);鼓励村民充分利用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种植产量高、见效快、效益高的特色果树,培植林果业优势形成经济效益;种植杨树、桃树、法桐等,绿化村组道路;见缝插绿,提高居民区绿化覆盖率。
“加大建园式林果业发展力度,日前,村里已移植杏树102亩2288棵,嫁接杏树307棵,定植新梅112亩3160棵、桃树430亩7800棵(株)。特别是新移植的杏子和新定植的新梅,都是提前做好规划,严格按照要求拉线、打定植桩,确保集中连片的果园横成行、竖成排、斜成线,为后期果园机械化工作、果园滴灌铺设管道打下坚实基础。”村委会副主任阿不都热合曼·艾则孜在村级现场观摩会上要求。
为确保有好的收成,多次协调、专门邀请自治区农业技术专家和新疆九丰禾种业有限公司来到驻村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就春耕生产把脉支招,现场讲解、实践操作、悉心指导林果业提质增效等。“眼下即将全面投入春耕工作,驻村工作队利用‘冬季攻势’大培训,为我们重点讲解了春季杏树新梅果树整形修枝、浇水施肥、石硫合剂清园、病虫害监测与防治等内容,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展林果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今年的果树丰收有望了。”贫困户艾尼瓦尔·热合曼喜悦道。
人勤春来早 奋进正当时
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驻村工作队心系群众冷暖,聚力脱贫致富,坚持“输血”更“造血”,因地制宜理思路、把方向,想对策、定措施,坚决在一年之始早布局、早启动,早推进、早见效,助力村民早日增收致富。
蔬菜畜牧并举,发展庭院经济。向贫困村民发放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菜苗,推进大棚等庭院经济建设。通过将居住区、蔬菜种植区和棚圈养殖区“三区分离”,结合庭院硬化,形成“前有房、中有园、后有圈,周边还有大条田”的农户组合式庭院经济新模式。
加强国语教育,发力转移就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发挥工作队、乡驻村双语干部作用,大力推进国语夜校与普法夜校“双课堂”,提高村民国语技能。今年转移就业将重点突出“稳”,着力加强“促”,托底保障“扶”,不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疆内县外转移就业、有组织转移内地企业就业等多种就业渠道,持续推进“乡村车间”、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就业模式,不断加大输出力度。“村民都渴望学国语、走出去、稳就业,为此工作队专门修订的夜校授课计划安排,大家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也很显著。”村群众工作站阿提凯姆·萨拉伊丁说道。目前,该村已实现向疆内外转移各类人员稳定就业248人,国语技能培训功不可没。
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村民收入。针对该村土壤成分、气候特点,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择种植具有喜阳光、耐干旱和成本低、收入高的花椒,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花椒30亩示范田,引导村民增产增收和调整种植结构。
巩固农村合作社,用活“乡村车间”。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村民携扶贫牛、羊入股新建成的畜牧养殖小区,实现集群规模优势效应,为村民争红利。同时,依托县级大力引进“乡村车间”项目,打破转移就业空间局限,力促当地就业。
春风润心田 “三新”促新风
春回大地暖,和风吹新绿。驻村工作队趁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和煦春风,大力开展“四同四送”、“三新”系列活动,推进改电、改厨和改炕、改厕,着力促进村民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新“转变”。
紧盯节庆点,度温馨佳节。利用春节、三八妇女节等重要节点,工作队、结亲干部与村民一同贴吉祥对联、挂大红灯笼、放喜庆烟花、听新年钟声、吃温情年夜饭、赏团圆元宵月、办文艺表演和表彰“三八致富能手”“好母亲”“最美家庭”,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女性村民在增收致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发挥作用,撑起建设美丽家乡“半边天”。
送惠民政策,促落地生根。大力宣讲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贯彻落实农资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和强力措施,充分调动村民群众开展春耕备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深化“四同四送”,为村民“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送文明”,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大力宣传好党的富民惠民好政策,不遗余力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突出最迫切的难题。
倡导新生活,文明树新风。以“送文明”为“三新”系列活动的切入点,从“睡有床、坐有沙发椅子、吃饭学习有桌子板凳”的习惯入手,积极推广使用家具,鼓励村民主动弃用卫生差、易致病的冰冷土坑,利用“冬闲”进行炕改床,实现从过去的“一炕解决”到“家人起居、三餐饮食、儿童学习”的室内功能区分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目前,通过发动结亲干部捐资金、帮组装、助打扫,村里已近百户村民用上新床、新家具。
环境大整治,村貌换新颜。利用“冬季攻势”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全面整治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建筑;彻底清理路面及沿线垃圾、枯木杂草、废旧薄膜、塑料袋等;拆除旧房危房、残墙断壁,清理水沟渠道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净化道路沿线及周边环境,整修坑坑洼洼的路面。清除农户庭院内外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积极开展庭院美化亮化,带动群众增强环保意识,彻底改善人居环境。
躬身勤耕耘 助力“访惠聚”
“春风雨露润心脾,撸起袖子做农民。”驻村工作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访民情为重点、惠民生为初心、聚民心为使命,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团结群众,致力于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农村基层群众的“零距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与群众百姓之间的鱼水之情。
巩固脱贫成果,提升就业质量。紧紧围绕乡村资源条件、劳动力状况,逐户精准做好产业规划和跟踪落地,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因地制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保鲜库、养殖小区、卫星工厂“四个一”建设,筑牢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建托幼所、修幸福院,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妇女从耕种土地、照顾家庭中解放出来,解除其后顾之忧,促进其在家门口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帮助更多群众长期就业、稳定脱贫,达到“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脱贫几家人”的目标。
强化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加强国语教育,强化技能培训,选树先进典型,倡导勤劳致富,扎实推进去极端化,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培育文明乡风,弘扬新风正气,提振脱贫致富志气,增强脱贫致富本领,努力消除部分贫困群众安于天命、依赖性强的心理,用辛勤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把握好每个时节点,引导村民增加收入,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告诉村民,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新征程,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才会有幸福生活。”工作队队长、党总支书记王俊旗说道。
春种一颗粟,夏长参天树;秋收千斤果,冬藏万担谷。一年一度好春光,到处都是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同村民一起,踏着春天的脚步,沐浴着明媚的春光,在春风细雨里朝耕暮耘、辛勤劳作,朝向前方不远的丰收砥砺前行、昂扬阔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谢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