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经济民生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时间:2019-05-08 19:05:26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自然资源部部长、时任黑龙江省长陆昊视察云桥米业

引子 梦开始的地方

这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有人说:寒地黑土是泰来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她打造了世界粮食和食品安全的典范。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美丽的泰来一角

在大兴安岭南麓的松嫩平原腹地,有一块闻名中外的中国寒地农业物产之乡——齐齐哈尔泰来县。

泰来县西邻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东邻扎龙湿地,位于世界仅存三大黑土平原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境内有一江五河,全国两大无污染河流之一的嫩江流经境内,由东向西,经年累月地滋养着流域内2000多平方公里的沃土良田,深情地呵护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泰来县历史悠久,早在唐虞三代,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活。泰来素以“鱼米之乡”著称,是黑龙江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清朝光绪年间,就有外来移民在嫩江一带利用江水种植水稻。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本组织的朝鲜垦荒团落户泰来,开始了大面积水稻栽培。20世纪50年代,泰来水稻种植面积开始稳步增长趋势,至1960年增加到3万余亩,1980年发展到4.2万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引进和推广,使水稻具有高产、稳产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随着水稻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扬,种植面积发展到100多万亩。

泰来草甸型水稻土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6.5%,年平均日照2908.8小时,无霜期在145天左右。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年均在345天以上,最高达358天。肥沃的黑土地、充足的光照、清新的空气、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造就了泰来大米独特的品质:米粒呈长椭圆半透明,色泽清白有光泽,营养丰富均衡,香味浓郁独特,口感绵软柔顺。

2010年、2011年“泰来大米”分别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泰来县云桥米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泰来县江桥镇。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江桥小镇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刘凤云开始说起。

第一章 跨越自我的征程

人很渺小,也很伟大。渺小是因为作为人类的一个个体,人只是沧海桑田的一滴水,随时会被淹没或蒸发。伟大是因为人可以以一种创造改变历史,从而让地球放射出生命潜力的光芒。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刘凤云与父亲母亲

生命的江桥

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上的江桥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一块神奇而炽热的土地。这里不仅有享誉全国的湖泊泰湖湿地,还有《江桥抗战第一枪》马占山的故事传说。

一座古镇,就是一本古书,把曾经的风雨烟云不动声色地嵌入字里行间,在临风开卷的时候,让身处其间的人们浑然置身在历史的瞬间,从时间的褶皱里品读沧桑和必然。

1970年6月12日,刘凤云在齐齐哈尔江桥镇铁道东工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诞生了。这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她的父亲种田养家,艰辛度日。

刘凤云姐弟三个,她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生产队大帮哄时,父母白天把在田里干完活儿,秋季傍晚还要去捡玉米棒子。他们姐弟三个就坐在炕上或趴在窗口等着,因为外边的衣服绳上凉着茄子干和角瓜干,他们看着怕丢,只有爸爸妈妈半夜回来了,才敢睡觉。刘凤云八、九岁的时候,还够不着锅台,就经常蹬着小板凳,忙活在锅台边,晚上熬一大锅苞米馇子粥,然后,再把明天贴大饼子的苞米面儿烫好,放在热炕头儿发上。这就是她一天的生活。

刘凤云家离江边儿很近。很小的时候,母亲常常把她抱到江畔田边,让她看滔滔奔流的江水和飘着香味的水田,江水和田野给她幼年的心田留下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母亲还常把她带到江边用自己做的纱网搬鱼,一网能捞上半盆活蹦乱跳的小鱼儿。

稍大一点了,刘凤云与几个同般大的孩子在草塘里捉泥鳅,摸河蚌。再大一点的时候,她跟妈妈到江边洗衣服和被褥,有时静静地坐在沙滩上,听母亲讲嫩江的传说和半碗饭救人的故事。远处,晚霞中隐约可见劳动的农民,还有与地平线相接的田野,近处,是清澈的江水和虔诚盼望丰收的母亲……母亲开启了她热爱故乡、热爱粮食的心扉,使她从小就受到了善良的启蒙。

与刘家住东西屋的是苗大奶家。苗大奶家是吃供应粮的,有大米白面。苗大奶一做好吃的,放上炕桌就能闻到香味儿,小刘凤云就跑到苗家的屋里,站在地中间,翘个小脚往桌上看。妈妈看见了,就要把她哄回家,打几下,罚站。妈妈生气地说她:多丢人啊,闻到香味就跑过去,像个小巴狗儿似的,记吃不记打!在刘凤云幼小的心里,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是她最大的盼望。

1983年,刘凤云的父亲突然患病,眩晕无力,眼睛快要失明了。这时如果有一百块钱住院费,也许眼睛能保住,可是,在农村,一家之主病倒了,就像天塌下来一样,跟谁借钱去啊!因为父亲有病,几个孩子都像小燕儿似的等着吃穿,几乎到了吃糠咽菜去乞讨的地步了。

母亲除了照顾父亲还要挤时间到承包田里劳动,经常很晚才回来。这时候,刘凤云的大弟刚上小学,小弟还不懂事,14岁的她亲眼目睹了家庭的变故,眼睁睁看着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日渐疲惫却无能为力。

父亲病的最严重的时候,上厕所晕倒了。刘凤云把父亲扶起来的时候,她看到了父亲目光里的忧伤。那晚,她几次听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在被窝里轻轻哭泣。一个男子汉蒙着被偷偷流泪,这是生活中多么难以挺过的坎啊!

为了给母亲减轻家里的负担,冬天放寒假的时候,刘凤云就把母亲买回的一些大枣儿用荆条签子一个挨一个的穿上,穿完之后把白糖熬好,浇在大枣儿上。然后,把一串串冰糖葫芦插在大草把上,一大早,她就走村串巷,不停地叫卖着“卖糖葫芦了---冰糖葫芦---”,一天能挣到一块二毛钱呢!她母亲说,这孩子晚上半夜都喊卖糖葫芦,好像是有挣钱的瘾啊!

贫穷的阴影使一向活泼的刘凤云变得少言寡语,眉头紧蹙,不苟言笑了。她知道自己最向往的大学梦想破灭了,进城的愿望也很难实现……十五岁那年,天性倔强的刘凤云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后,毅然决定不念书了,她要回家帮母亲分担家务。

刘凤云知道,父母如果听说她不读书,肯定不会同意。母亲早就说过:我一个大字不识,眼睛像瞎子似的,出门儿什么也不知道。可我不能眼瞅着自己的孩子不读书,变成睁眼瞎啊。

刘凤云七天没上学了,老师觉得奇怪:刘凤云不是逃学的孩子,为什么不上学了呢?因为她是班级的学习委员,是学校三个入团的学生之一。三天后,老师来到她家。

刘凤云悄悄把老师叫到一边,小声对老师说要休半年学,家里实在太困难了,连两块钱都拿不出,交不起学费了,两个弟弟还得上学啊。另外,家里的田地都荒了,母亲自己持弄不过来,她已经没有心思上学了,家里这种条件她就是坐在教室里,也没心思听课呀。

老师看到躺在床上的父亲,看到忙里忙外的母亲,心酸的眼含泪花,叹口气,对刘凤云说:你因为家庭贫困不读书了,很可惜啊!

刘凤云担心老师跟妈妈说,就请求老师别告诉妈妈,以免老人上火。然后,她又骗妈妈,说要跟她去地里拔草,给她做个伴儿,陪她种半年地,虽然不能干啥,有个说话唠嗑儿的,也不孤单。她明年还会再上学。

从此,学校里少了一个师生经常念叨的好学生,早出晚归的母亲身边多了一个相依相偎的伴儿。就这样,一个本该伴着琅琅读书声度过美好青春年华的花季少女,在蛙鸣虫唱的庄稼地里开启了一生中与粮食的不解之缘。

征途的起点

生活的磨难考验着一个人的精神意志,同时也检测着一个人的理性和信念。一个人要想在岁月中扬起人格力量的风帆,就得提升和创造自身的价值。

贫穷给刘凤云带来一分沉默的宁静,使她有足够的时间思考人生。自己的命运自己究竟能不能掌握?命运到底是不是注定的、改变不了的?如果命运真的能靠自己把握,人世间除了傻瓜以外,有谁不想出将入相,光宗耀祖呢!如果是命中注定,那若是不去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成功的事业能从天上掉来吗?

刘凤云终于悟出:不是每个人努力进取了都可以当皇帝,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改变去实现属于自己生命中最大的成功。

刘凤云16岁那年,无意当中发现挂面特别畅销,小卖部里经常断货,供不应求。她赶忙回家跟母亲商量做挂面的事儿。母亲太了解她了:闺女要想干啥一定要干而且一定能干好。于是,母亲帮她东挪西凑,短短几天时间,一个投资800块钱与人合资的“挂面厂”开张了!除了一台简易的压面机,没有像样的厂房,没有烘干晾晒设备,没有自动和面机,没有得力的帮手,只有一根磨光了皮的老擀面杖指挥着一颗急于挣钱的年轻的心,在不足四十平米的小作坊里上演着与命运抗争的起点!

没有和面机,刘凤云就用手工和面。和面要掌握技巧,必须掌握好分寸。刚开始她就凭自己感觉和面,面和水不相应,压出的面条软了拿不成个儿,硬了容易折断,有时一袋50斤面粉出完条刚挂在晾晒杠上就噼啦啪啦都掉下来了。买不起烘干设备,她就用大扇子扇,常常是面条干了,她全身却湿透了。

没有师傅指导,没有技术。刘凤云用心揣摩,靠着自己的小手和一把力气,断了泡在盆里回机再来一遍,就这样一天折腾二百多斤面。

当时,电压不稳,经常停电。没了机器,面和少了可以手摇,多了就摇不动了,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她有时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最后也只能等着来电。不管多晚来电,她都得把面条出完挂在杠上,不然面就会酸,保持不了新鲜度,会影响生意,伤了客户。

有一次停电后是半夜来的电,她正困得迷迷糊糊,机器出面条儿时把她的衣服绞进了链条里,她挣扎着往出拽,衣服袖子扯掉了,但左胳膊被链条打肿了,左乳房淤血发青,她差点变成残疾。

在刘凤云眼里,什么困难都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时间不够用!钱挣得太慢!她一门心思赚钱,就是怕别人瞧不起。穷人家的孩子,缺钱都缺怕了。每天的劳作中,她除了切面、包装、装箱、还要蹬两轮车挨家小卖部送货。在跑市场的过程中,她的实诚劲儿和拼劲儿感染了很多人,许多人不知不觉地成了她最忠实的客户,同时他们又心甘情愿地把她介绍给更多的客户。

转过年,随着市场的扩大,随着原始资本的不断积累,刘凤云决定由合资变独资,另立山头,添置自动和面机和烘干设备。于是,生产能力翻番了,每天达到了四百斤面,收入也翻番了。

为了改善销售条件,她买了一辆小货车,早上装满一车挂面到当地的食杂店送货,到附近的市区走街串巷出售。有一次,回家的时候正赶上下雨,走到江桥的浮桥上时,大雨倾盆,越下越大,浮桥摇摆不定,靠不了岸,货车停在浮桥上,随着风吹雨打左摇右摆。漆黑的天空雷声大作,滔滔江水在夜色的掩护下显得渗人无比。

寒来暑往,冬去春来。转眼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刘凤云从一个十六岁的小丫头成了“小老板”,长成了大姑娘。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刘凤云就是个梳辫子的大男孩。这个有了钱的“大男孩”按照自己的想法,着实让家里人扬眉吐气了一回:新盖了四间大瓦房,配套了的院墙,添置了周围十里八村没见过的18马力的拖拉机!两个弟弟在新房里结婚成家了!

面对旧貌换新颜的院落,面对家里人兴奋的目光,面对着街坊邻里羡慕的眼神,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撞击着刘凤云澎湃的心,她觉的自己能为家里做点事了,更重要的是她那颗不服输的心跳的更有劲儿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凤云对创业的兴趣越来越浓,她经商的天赋也一天天显露出来。每当她走进挂面厂,就有一种兴奋涌上心头。天天与白面为伴,使她与粮食建立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她的眼前经常回荡着阵阵庄稼的涛声。当一名合格的食品加工企业家已经成为她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仰望天空,一行行大雁又从南方飞来了。刘凤云年轻的思想与力量伴着嫩江的流水静静的流淌。有时,她的激情陪着欢快的稻浪;有时,她的思绪随着牛羊在草原或林间空地奔跑。她倾听鸟儿站在枝头尽情的歌唱,她喜欢野香四溅的花朵悄悄的绽放。她感到嫩江的每一个漩涡都包裹着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朵浪花下面都深藏着一首多情的恋歌。那奔腾的江水就是他父亲那不枯的力量,那荡漾的碧波就是母亲那委婉深情的诉说.......

嫩江,给她带来了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渴望奋斗成长的遐想。

第二章 证明潜能的壮举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

人的力量来源于改变自己。人类进步的一大特征就是挑战自我,而不是对己有的习俗做简单的继承。只有通过改变自我,人类才能功艰克难,从而释放出自己的能量潜力的光芒。

挑战自己

进入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那是一个如火如荼的激情岁月,天天有新的事物出现,天天有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发展需要宏大的气势,更需要超前的胆识和魄力。

刘凤云知道,要改变命运必须先改变自己,必须让个人命运先有转机。她在经商建厂中发现:创业能让人变得通达,创业中蕴藏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智慧,美好的向往能够让人敢于面对困难,对生活充满希望。她开始在心里描绘未来,憧憬美好的生活,让经验与实践结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创业的探索与光大之中。

当挂面市场渐显低迷的时候,她把目光对准了水稻。她觉得水稻的前景应该无可限量。特别是泰来县的大米,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只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品牌并且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知名度低没有被更多的人认可,因而米价低市场份额小。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她坚信泰来大米的市场空间一定是广阔的,所以,她决定弃面从米,挑战自己。

然而,毕竟隔行如隔山,当她把16.5万元投向米市的时候,亲友们都替她捏把汗。她义无反顾与人合伙成立了云桥米业公司(因为公司坐落在打响全国抗战第一枪的江桥镇,自己的名字叫凤云,所以公司取名为“云桥”)。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由于经营不利,管理不当,秋后算账:净亏80万元!这一结局恰如晴天霹雳,把刘凤云彻底震蒙了。

刘凤云想想自己苦苦积攒的钱、还有跟朋友挪借的钱在短短一年时间内逃遁的无影无踪,这些年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她简直要崩溃了!80万,天文数字灭顶之灾啊!还能缓过来了吗?

就在刘凤云孤立无援的时候,各种讥讽和一些冷言冷语不时灌入她的耳中:“她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啊!”“只有小学文化的人还想当企业家?”也有人劝她说:“命里八尺,难求一丈啊。”

刘凤云在舆论的漩涡里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痛苦、屈辱、失落,像一股咽不下的寒气,与外面的冰雪合围她。她再一次用止不住的眼泪把自己短暂的还原成女儿身。六年!六年了啊!当同龄的小姑娘欢度“六一”的时候她在干什么?她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农田里陪着妈妈锄地;当同龄的小姑娘花枝招展在学校里表演节目的时候她在干什么?她在父亲的床前倒水端药寸步不离;当同龄的小姑娘公主般的被簇拥着坐上了去大学校园的列车的时候她在干什么?她蹬着单车穿过拥挤的人群在去往小卖部送货的路上;当同龄的小姑娘生病了享受妈妈给自己扇扇子的时候她在干什么?她在片刻不敢停歇的给挂面扇风;当同龄的小姑娘情窦初开花前月下的时候她又在干什么?她在筹备砖瓦木料支巴一个崭新的家。

是啊,她在干什么?她在张罗着面厂、米厂开张,她在祈祷老天爷别下雨浇坏了那一根根好不容易晾干的面条和一袋袋新米,她在灯下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收入和支出…六年的时间,谁知道她和了多少面粉,卖了多少米,穿坏了多少双鞋,跑了多少里路,说了多少句讨好的话?作为一个女孩儿,谁不想被娇惯被宠爱?谁不想委屈的时候有个肩膀靠一靠?谁不想在父兄的庇护下踏踏实实的睡上一觉?她比别人更想,但是她做不到!

命运如同一位编剧,它操控着主人公的爱恨离聚。在坎坷的路上行走,让命运穿过激流,把希望还给大地,把苦涩埋在心头--这就是懂事儿早的刘凤云必须要经历的无可抗拒的剧情。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体现的是一种执着精神,冥冥之中她名里含凤来自云中,不畏痛苦自我提升,难道这仅仅是巧合吗?

这时刘凤云想起了一首歌:“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苦辣酸咸全咽下,啥也难不倒咱,只要你的心中有情有爱,风里走,雨里钻,刀山雪岭也敢攀……”这熟悉的旋律宛如菩萨手中的净瓶玉露水滴在了人参果树上一般,唤醒了她心底与生俱来的倔强与不屈。

刘凤云仔细梳理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又客观地思考了米业的现状和未来。她所生活的江桥镇广泛覆盖肥沃的黑钙土,是出名的“塞北小江南”,而用于灌溉的嫩江是中国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而农业的主导便是水稻种植。她瞄准了米业的背景,凭着对米业的一种遏止不住的感情,毅然决然地重新扛起了这个烂摊子!

志存高远

春来了。春天的江桥是美丽的:温暖暖的风,把太阳的热情和空气的清新吹向了一片片白雪初融的黑油油的庄稼田,星罗棋布的村庄在春风中如田野地气波浪里远行的小舟,日出日落,扬起连绵起伏的炊烟的帆。坡上嫩生生,绿油油的小草芽儿就要悄悄地钻出地面了,杨树柳树不声不响地在枝条糸上了一点点星光似的嫩黄色的叶蕾。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平静的小河,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它的流淌声很快会唤醒各式各样的野花,如赶集人似的奔聚而来,争先恐后地纵情怒放。

新的一年又来了。不管过去走鸿运还是倒大霉,每个人都会在春天里怀揣梦想和希望。一场大病过后,刘凤云顽强地站立起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泰来大地无边的沃野展开一幅闹春图:不知疲倦的布谷鸟在树林里“布谷布谷”不停地鸣叫,催促着人们快快撒秧,耕田的拖拉机划开了时间的记忆,迈向黑油油的田野了,仓房门开始响了,大路小路人声拥挤,透出又一年的勃勃生机。

春,播种的时节,农民买种子、买化肥、换农机具,要实现他们春种秋收的富裕梦。对于刘凤云来说,米厂重新起步,是她梦开始。

刘凤云决定开车拉米到各地去闯市场。她从内蒙古扎旗出发,中旗、林东、赤峰、保定、北京、宁波、杭州、苏州、上海……每天走一个城市,一口气走了34个城市。每走到一个地方,她就现场给客户闷饭、品尝、试吃、赠送……

最后,她还背着电饭锅只身闯进了成都。

成都的深夜。背着电饭锅和大米的刘凤云走出了站台,只要她一招手,就会有出租车把她送到目的地,可是,那要拿出十几元钱啊!她的心一聚拢。家中那亏损的小厂出现在她的眼前。她默默地转过身,朝候车室走去。一股冷风钻进了她的衣裤,这个身体单薄的厂长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她迈大了步子,走向了一个背风的角落,就像盼望厂子早有转机一样,她盼望着天快点儿放亮。

一个个城市,留下了刘凤云34天的叫卖和煎熬,可是,最终给她的却一个冷冰冰的答案:米的原材料没问题,但加工米的设备不先进,米的精度不够,水分高易变质、包装差不打人儿。这时候的她就像一个小学生拿着一份得了零蛋的卷子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里,心情再度跌入谷底:想说,没人听,想哭,没人理,想死,死不起!陷入了梦魇般的纠缠之中恰如浴火中的凤凰!

当时,刘凤云的儿子还小,由于她跑销路、跑市场,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又哭又闹天天喊着找妈妈……刘凤云从外地回来给儿子买了小玩具,可是一见面,儿子却对她很陌生,躲在爷爷身后偷偷地看着她。爷爷让他喊妈妈,他像没听见一样,丝毫没有反应。

看着孩子怯生生的眼神,刘凤云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我这是在干啥呀?我做的这些值不值?”在爷爷的鼓励下,孩子终于说话了:“妈妈挣钱是不是很辛苦?”,就这一句,像一把铁锹挖开了刘凤云内心的堤坝,她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要在泥泞中撑起一片天!

刘凤云不顾家人的反对,默默地经历了孤独甚至绝望,顶着巨大的压力,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心态,走向凤凰涅槃的浴火重生---大刀阔斧地开始了再次创业!没钱,借!厂房,扩!包装,改!烘干塔、色选机、碾米机等设备,上!她听说温州设计的包装时尚、精美,就前去温州设计,一次性就签了60万元的订单!

凡是看到刘凤云如此折腾的人几乎都说她疯了,不错,不疯魔不成活。经过刮骨疗毒般的排兵布阵,花大价钱“请来”的一块块铁疙瘩铆足了劲头为她喝彩,使圆了劲为她争光:当白花花晶莹剔透的大米经过最后一道工序源源不断流出来的时候,现场的欢呼声淹没了机器的轰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伴随着久违的喜悦在她的脸上冲刷出两条精美的平行线……

云桥米业从一家小厂迅速发展到集水稻种植、收购、仓储、精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厂区占地面积扩展到3万平方米,拥有国内一流的数控精米加工生产线2条,年可加工精制米10万吨,并临江培育了5万亩水稻种植科研基地。

刘凤云人生的剧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折磨人的日子怀着愧疚之心不敢正视她的目光,犹如雨后的乏云被风吹散殆尽,天边的彩虹映红了她尘封已久的笑容。招兵买马,引进人才,组建团队,整章建制,一个崭新的企业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焕发了勃勃的生机。

从事食品企业以来,刘凤云始终心怀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把米业加工做到精益求精。她开始对周边市场进行考察调研和走访全国优秀的加工企业,取长补短。同时,深入学习米业加工知识,研讨米业加工的优化和不足。

刘凤云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是严之又严,提出“宁做好米一粒,不做歹米半斤”。她跟员工讲的最多的话是:质量是企业的灵魂!拉饥荒不丢人,揭不开锅不丢人,如果生产劣质米那才是真正的丢人!宁可公司倒闭,也不要人家因为质量问题戳我脊梁骨!

生产加工的每个环节刘凤云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任何一个疏漏都欺骗不了她的眼睛。同时,公司专门配备了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骨干管理加工车间。刘凤云也会随时抽检,查看质量。

有一次,包装区一位女工将散落在地面的大米捧起来,要重新装进米袋,被经过的刘凤云发现了。刘凤云说:假如消费者是你的儿女,你会用带着泥土的大米给她煮饭吃吗?咱们米业就是再穷,良心也不能穷!

有一位贵州的客户从云桥米业购买了100多吨米,并全款结清。可是因为南方气温高,又因库房保管不当,通风不好,导致有一部分米发霉变质了。客户给刘凤云打电话,问这件事应该怎么办。刘凤云没有犹豫,很坚定的说,那就返回来吧,来回的运费由厂家承担。当时,家里以及企业销售部的全体人员,都及其反对,说你这是傻人做的事,商家讲的是利益,出厂时质量、水份都是经过检测标准的,和咱们无任何关系,回来的米都得赔钱当酒米卖。

刘凤云谁的话也没听,米,如数返回了。她内心知道,十多万的损失,陪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放在谁身上都心痛!可是她更知道,不能因小失大,品牌一但失去,就毁了一生的付出。培养一个品牌,就像培养一个孩子一样,要精心呵护。如果这些变质的米流通到市场上,一心要做良心米的人良心何在?

这件事儿隔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了奇迹。贵州的客户又来购买了几百吨大米,而且还带来了一大批南方客户。

刘凤云深有感触地说:在真诚和诚信面前,一切吃亏都是暂时的。

北方冬闲时节,是刘凤云深入省内同行企业取经的黄金季节,也是她深入本地农家生活,感受种田现实处境的最好时机。在调查了解中她常常被那些成功的创业者和种田人所感动。这种情感,潜移默化地把米业的灵气渗入了她的性格。

一个个企业家扎实的奔劲儿、一个个农民质朴的向往,激起她强烈的创业欲望,她的心跳常常跟着轰鸣的机声,流淌的稻米交织在一起,那磅礴的气势,奔涌的力量,不正是她所要表现的永恒的主题吗?她要让她心中的一幅具有深刻主题的泰来米业画卷在她执着的努力下脱颖而出……

第三章 辉煌之路的起点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黑龙江省劳动模范

历史的脚步,是历史走进人类生活的必然律动。追求的阳光,是照亮人们拼博历史进程的火花。当心律的火花点燃每一片生命激情的荒火,满目春光便是历史赋予事业的那些灿烂。

心中的大米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理念决定道路,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多年的摸爬滚打,让刘凤云坚信一个道理:“凡是真正的编钟,都只怕埋没而不怕撞击,甚至脱去一层层锈衣,才能泛出古老而年轻的光芒。”

云桥米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应该以怎样积极的心态,将它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必然经历的一次洗礼,应该怎样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及时清理和调整企业的战略和策略,矫正发展轨道,力争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步伐相一致。这些,都是刘凤云在企业改革中必须思考的。

改革这个词,人们熟悉它,并得到它的好处有几十年了,可要具体操作在一个企业或具体到每个人的头上的时候,那就不是只规划几个方案,制定几个章程那么简单了。要先解决具体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其难度要比想象大得多。

泰来境内独特的黑土、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造就了泰来大米独特的品质。可是,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达不到附加值制高点,可以说,泰来米业是守着金山银山,却不能使金子银子发光。怎样才能走出这种窘境呢?民营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经济实力和基础不够。刘凤云急得团团转,也不能更好地推广一个品牌。

2017年5月18号,县粮食局局长对刘凤云说:上海要举办一个好粮油推广活动,你参加不?费用可是自理啊。

刘凤云没有犹豫,说,费用多大都得参加!她想,一个人,卖啥就得吆喝啥,机会来了就不能错过。现在米业市场鱼龙混杂,稍不小心就会买到掺杂施假的所谓黑龙江大米,要想把泰来的优质大米送到消费者的餐桌,就得当个排头兵,扛起大旗,澄清市场,还人们口袋里的钱一个公道!

就这样,刘凤云带着公司的团队去上海了。那天夜里,她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有一股说不出的激情在冲撞着心。她从床上起来,披衣站在窗前。窗外,月光下的上海霓虹闪烁,微风从窗口吹来,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仿佛是让她的心潮平静下来。然而,她的内心依然无法平静。

刘凤云在想,她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靠自己在最底层做,多少心酸多少泪,做梦都没想到省粮食会局带着市局,县局,整体一个强大的团队出来卖大米。新闻媒体,招商局,项目办等部门都来参与了。以前是自己小作坊似的卖大米,这回有团队了,有格局了,有力度了!她感动的自己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在上海华联超市的门口做了三天活动。那是寸土寸金的地方,活动场地不仅费用很高,而且有城管、有业主常来阻挡。一有人来管,刘凤云就让人家尝尝大米。她心里一直在想,她代表的不仅仅是云桥大米,代表是泰来大米,是黑龙江好粮油。她没有考虑回报,只想自己是黑龙江的一个卖大米的团队,这是为了寒地黑土的品牌走出来的,为了证明自身的特有价值。

这次好粮油活动结束后,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的活动开展起来了,省粮食局、粮食协会、县委、县政府相继带领好粮油企业走过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各大城市。他们身穿橘色的半袖,带着统一小帽,提着手拎兜,从黑龙江走出来了!

各级政府部门为企业搭建了有高度的对接平台,结合实际招聚一些与粮食、大米有关联的单位积极推广。南方销售地区,又给提供了恒温储备大米的优越库房,解决现实困难,寻找销售渠道。刘凤云深深感觉到,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呀,她的执着与努力没有化作泡影!她看见了黑龙江米业春天的到来,看见了泰来云桥米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时代春天的到来!

果然,云桥米业代表全省优质米在全国各地巡展后,声名鹊起,斩获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全国首批好粮油示范企业之一。

刘凤云深刻地意识到:黑龙江好粮油中国行,不仅仅是一个活动,也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号召,而是党和政府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支持民营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如果说,在好粮油中国行开展前,小农意识还或多或少束缚着刘凤云的智慧和活力,那么,活动开展后,黑龙江大米在全国的占有率得到了空前的放大。有了用武之地的刘凤云惊觉要发展壮大,必须拆除门口转的营销模式栅栏,进行全国营销,从单存买卖的思想里解放出来,农业要进大城市,农业要工厂化深加工,农作物可用来办旅游,这些观念己经成为刘凤云的又一自觉行动。

刘凤云与县政府部门联手,发起并创办了“春插福稻秧、夏看稻田画、秋收泰来米、冬赏稻草雕”的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泰来县首届大米节。

事业垂青那些懂得样追求它的人,发展通常照顾深思熟虑者。人一旦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就要经过一番磨砺。这种磨砺有时几近苦难。当他在咀嚼苦难时想到更多的是未来的快乐。

别人都害怕对手,刘凤云却不,她说,因为有他们在,自己才不敢怠慢。就好比田径冲刺时有人在前面带你跑。一个人若拥有如此的心态,连对手都会敬三分吧。

米业的骄子

吃过苦的人才会珍惜甜的滋味,经历过生死的企业才会懂得存活的宝贵。云桥米业从险些夭折到茁壮成长,这其间饱含着刘凤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与其说她与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如说粮食为她自己寻找到了一片蓝天。

齐齐哈尔是全国闻名的绿色食品之都。刘凤云觉得,如果要让企业加快发展,那么既要立足资源优势,同时也不能走原字号发展的老路,必须坚持品牌、质量、科技三轮驱动,才能实现创新发展。

刘凤云提出了三个坚持:坚持以树立品牌为先导,坚持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带动。

云桥米业很快注册了“云桥”、“鼎桥”、“嫩太”、“哈尔戈”、“冠桥”品牌,产品全部执行国家标准GB1354-2009,并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及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从做好“泰来大米,天地良心”的核心价值理念出发,为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云桥米业成立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种植模式,统一加工销售,并增设了前端视频监测、虫情测报、病虫害预警、气象监测、土壤墒情监测等设备,使产品从田间育苗、插秧、收割、收购、精米加工、精品分包纳入了可追溯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农业物联网体系,做到安全健康食品全程把控。

在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中,刘凤云紧紧抓住这个时代的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云桥”、“鼎桥”牌优质大米首先入驻天猫商城,成立了“鼎桥食品旗舰店”,两年实现销售“鼎桥”大米1300余吨,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实现了线上线下相互带动、共同推进的良好态势。

有了经得住市场推敲的好产品,刘凤云又把市场精准定位销往长江以南的100多个市场。凭借上乘的质量,公司销售日趋攀升,在黑龙江好粮油上海、广州、福州地推活动中就签署订单1.43万吨,销售额达1.5亿元。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云桥公司的米一直是泰来县的佼佼者,米的品系从最初单一的有机米发展到现在的稻花香、松粳22、龙洋十六、秋田小町米、长粒香、珍珠米,价格也划分为高中低档,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居安思危。刘凤云深知,销售对于企业是果实,原粮储备是企业的根茎,企业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根茎的营养。原粮储备每年占用资金很大,如果没有银行或者是政策方面的扶持,企业还是势单力薄。企业的实力要想壮大起来,她还需要多方融资,打破这一资金链的瓶颈。

按常理,企业走上正规,持续稳定的客源和销售链早已让刘凤云吃穿不愁,她可以透口气,享享福了。但她不,她不只看着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心里还装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她要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加以回报。

刘凤云创立企业的初衷,就是不愿看到家乡百姓辛辛苦苦生产的水稻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由于没有产品附加值,只能以原料的价格出售。她在注重公司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让企业参与到扶贫攻坚当中。

为了让贫困户尽快脱贫,公司采取两种扶贫方式:一是按户1500元进行分红;二是以订单农业的方式,与贫困户签订了回收合同,按市场同等价格高于0.1元回收他们所种植的水稻,使每户增收2500余元。公司还出资40余万元,通过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办法资助贫困户,使许多家庭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

做为女人,刘凤云始终关心着妇女就业难的问题,她把在事业上没有方向、不知做什么的妇女拉动起来共同做事儿。厂里用工百分之四十都是妇女。年轻的女孩子培养他们搞营销做电商学财务,年龄稍大一些的妇女就走进车间,做精品打包、缝包或看管机械化的流程。通过她的带动,有些整天在外边儿打麻将、无所事事的妇女都参加了生产劳动,有人还自主创业,体现了自身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觉得人生充实了。

多年来,环卫工人、养老院、上不起学的孩子,都是刘凤云照顾、帮助的对象,无论他们有什么困难,只要说一声,或者她知道了,她都会尽力而为。她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呵护着那些有病和孤儿寡母的家庭,不能让她所关爱的人受到委屈。

碗中一粒米,云桥十分心。虽然刘凤云在创业中一路波折,一路心酸,可是她每次遇到困难,每次想要流泪,她都会想起年迈的父母。爸爸妈妈为了帮她卖大米,放弃了在家安逸的生活,始终坚持在昆明发展。他们举目无亲,可他们坚信只要用良心卖好米,客户就会是亲人。他们有一颗年轻人的心态,为了儿女,在外拼搏,使泰来大米在昆明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可以说,没有母亲的爱,没有父亲的担当,就没有刘凤云今天的坚强。他们给了她做人、做事的底线和力量!

自从离开心爱的学校后,刘凤云没有得到足够的文化滋养,却锤炼了一颗善良、博大、坚强、仁爱的心!她爱父母,爱家庭,爱朋友,爱员工,凡事喜欢自己扛。一个农家女子,一个没有显赫社会背景和雄厚的经济支撑的农家女子,把企业做到今天的模样,有什么制胜的法宝么?刘凤云说,有!那就是:挑战自我,不忘初心!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乡土如一股潺潺不息的清泉,永远滋润着刘凤云的心田。每当她漫步乡间小路,呼吸水田的芳香,许多新的思路总会奔涌而出。站在田间的风景画前,她仿佛呼吸到了田野夹着春绿的清新空气,让人凝神沉思而若有所悟。

是小镇农田的广阔天地,刻画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质朴勤劳的人们。这里有通往林间的路和白雪皑皑的村庄,也有枝丫挺立的树木散落在房前屋后;有刘凤云童年记忆中覆满白雪的坡道和一同与主人归家的小狗;有盛夏在林间吃草的白马,也有五彩秋的斑斓。远处阵雨过后鸟儿的点缀活泼而富有生气,近处杨树林洋溢着青春的挺拔与秀丽。无论是带着幸福、流露着愉悦笑容的农民,还是春回大地田野的勃勃生机,刘凤云都用独特的兴趣和情感领略着这份乡间特有的纯朴宁静。

她热爱她的家乡。

尾声 新时代的追梦人

当发展进入一种境界,我们称之为辉煌。从字面上讲,辉煌体现于那惹人羡慕的成就,从成就构想未来,使人可以感觉到一种腾飞。这腾飞,会让人看见辉煌正迎面走来:充满朝气,步伐坚定,流光溢彩,令人心动。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

刘凤云当年弃面从米,不仅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更印证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至理名言。

2017年11月7日,时任黑龙江省长的陆昊来到了云桥米业调研考察,肯定了云桥米业追求品质的企业精神。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总书记置身广袤无垠的稻田,夕阳的霞晖洒向三江平原,丰收的原野化作金色海洋。当刘凤云看到这一新闻时,激动万分。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是啊,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刘凤云知道,从“端好自己的碗”,到“做好自己的事”,这其中饱含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自立才能自强!

正值年盛的刘凤云,创业成就出现了“盛花期”。

浏览云桥米业的荣誉墙,就象走进了一个展览馆,一块块闪光而宝贵的荣誉奖牌叙述着企业一路走来的那些不平凡的业绩,扎实可信而又波澜壮阔:巾帼创业示范基地、青年创业见习基地、龙江特产食品、齐齐哈尔旅游商标指定标识、黑龙江省著名商标、市级重点龙头企业、黑龙江AAA级诚信企业、第九届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金奖、第十一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大米、中国国际粮油产品金奖、黑龙江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好粮油品牌”称号。

刘凤云以他的敏锐、激情、勤奋的匠人精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创业体系和营销思想,她也因此成为齐齐哈尔市妇代会委员、泰来县工商联副主席、县妇联副主席、县政协常委、市工商联执委、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三八红旗手,以及黑龙江省粮食改革创新领军人物,全国榜样文化先进人物,并被黑龙江省委评为龙江好人,2018年荣获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称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节奏发展,云桥米业不断拓宽销售市场,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销售网点,相继在北京、上海、天津、昆明、成都、雄安新区、营口、厦门等地建设了20多家直营店,强力打造了“泰来大米”,以品牌战略为引领,推进质量提档升级,加快市场布局。这给泰来大米规模化发展的历史开了先河。

刘凤云,一个谦和、冷静、善于思考的人,与她交谈,有说不完的新话题。她的微笑,会让你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她的微笑,是对所有坎坷和不易的一笑而过,是对所有挫折和磨难的云淡风轻。在她的谈微笑中,可以读到一种历经艰辛后成功的自豪和那些创业中铭心刻骨的记忆。

如果问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最让人心情舒畅,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当一个人把追求放到实践中验证,那么他就觉得自己有了一种幸福自豪感。有人说幸福感是过程,成就是结果---的确,这已是一种生命规则,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成就。对于刘凤云来说,拥有这种超越自我的幸福自豪感,就已经开始带领她的团队踏上辉煌的起点了。

刘凤云做他想做的事。把自己的追求用思想和精神凝构成一种牵引。云桥米业的发展历程,是她对人生对事业追求的一个真实写照。每一个人,与生俱来其实都是为了实践一种责任,这责任,来自心灵追求事业的崇高和人生开拓创新的伟大。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央视《发现之旅》节目播出刘凤云访谈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云桥之路--记黑龙江省泰来县云桥米业董事长刘凤云

  • 上一篇:河南汝南县召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 下一篇:拜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六型”机关建设现场观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