炜言大义
本报记者 张炜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公布实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中两大变化特别引人关注。其一,单只公募理财产品销售起点由5万元降至1万元;其二,允许银行公募理财资金进入股市。
按原有监管制度,允许私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但规定公募理财产品只能投资货币型和债券型基金。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分析认为,原有监管制度下,公募理财产品投资范围较为有限,《办法》从制度上放开公募理财产品进行股票投资的限制。在理财业务仍由银行内设部门开展的情况下,公募理财产品可以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在银行通过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后,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则能直接投资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投资股票。总体来看,《办法》的出台和之前开户环节的放开扫清了理财资金入市的主要障碍,未来公募理财资金通过合规渠道进入股票市场的进程有望加快,但真正入市仍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做制度性的安排。
允许银行公募理财资金进入股市可带来双赢。一方面,商业银行可提供更丰富的理财服务,满足不同风险偏好、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的理财需求。理财产品投资渠道拓展及销售门槛降低,也可为商业银行增加客户来源。另一方面,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以及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可直接投资股票,将增强股市中的机构力量,促进投资者结构完善与市场稳定。有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现有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达22万亿元左右,未来若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在此基础上提升,假设配置比例达到1%,就可给A股带来不逊于“入摩”初期的增量资金。
股市高风险,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股市并非毫无“钱景”。一项统计显示,2008年9月雷曼兄弟引发金融危机后的十年,97%的国内主动管理偏股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到102%,大幅跑赢了上证指数。其中,有的偏股基金十年累计收益超过200%甚至300%。换言之,十年中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明显领先于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有市场人士建议,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入市,较为安全的做法是优先选择FOF产品,降低市场风险,提高收益的稳健性。
不过,此次《办法》出台主要是着眼于资管行业的长期制度建设,旨在统一不同资管行业的产品性质、投资范围及监管标准,而不是一项针对股市低迷的救市政策。允许银行公募理财资金入市只是拓宽了投资渠道,不等于其大规模进行配置,入市快慢及多少主要取决于银行的投资意愿与能力,以及客户的接受程度。
短期来看,银行公募理财资金“跑步”入市的可能性不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称,由于银行理财尤其是公募产品的风险偏好较为稳健,投资还是会以固定收益标的为主,同时新规前也有部分理财资金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规范后增量入市资金较为有限。另有市场人士称,十多年前QDII问世时,个别银行曾推出投资境外股市的QDII,但由于市场风险突出,银行系QDII没能像基金QDII那样发展成一定规模。
阻碍银行理财产品入市的主要因素,仍在于A股市场自身还不成熟。若不改变“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的运行格局,风险偏好较为稳健的银行公募理财资金对入市投资难免存在顾虑。正因为此,虽然偏股基金长期赚钱效应突出,但投资者长期持有的信心仍不足,使其未能成为基金中最受青睐的产品。因而,A股重要的是夯实市场发展基础,增强市场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吸引银行公募理财资金及更多长期资金的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