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青睐封闭运作 公募基金市场首现五年期定开偏股型产品

时间:2018-10-11 15:13:17

虽然开放式基金仍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主流,但在A股行情萎靡不振的当下,原本已是非主流产品的封闭式基金开始重新进入投资者视野。

除了发行规模较大兴全合宜,另外今年以来已有东方红睿泽三年定开、东方红创新优选、汇添富经典成长以及易方达科顺等多只三年封闭期的产品相继面世。

近期,东方红资管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首只五年定期开放的偏股混合基金将于10月23日起发行。据悉,这也是业内首只封闭期为五年的定开混合型产品。

行业热捧封闭运作 多只产品相继“上架”

在公募基金行业发展之初,封闭式基金发展曾十分迅猛,不过伴随着后期开放式基金成为公募基金发行市场主流,传统封闭式基金也随之走向衰落。但中国基金报记者注意到,在近年来的震荡行情下,封闭期为二到三年的权益类产品开始受到部分基金公司青睐,多家公募相继推出此类产品。

早在去年下半年,于11月8日发行的东方红睿玺三年定开混合基金,曾创下一日认购申请金额178.22亿元的盛况,不过公司主动控制募集规模,发行当日即结束募集并启动11.22%的配售比例确认。此外,10月24日发行的中欧恒利三年定开也只发行了一天便提前结募,单日募集份额超过74亿元。

除了2017年下半年多只封闭运作的基金在发行市场上受到投资者追捧,今年以来也有多只封闭式基金热销。首当其冲的就是1月16日发行的兴全合宜,单日募集规模突破300亿,引发巨大市场反响。此后,东方红资管、汇添富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相继推出了东方红睿泽三年定开、东方红创新优选、汇添富经典成长、易方达科顺等多只封闭期为三年的产品,其中近期发行且号称“赚钱才收管理费”的南方瑞合,首募规模表现也不错,达到14.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发行的东方红恒元五年定开混合,也成为了业内目前封闭期最长的定开混合型产品。

上海一家大型公募产品部人士表示,在当下市场环境中,三年期左右的封闭式产品对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有一定好处,而相关产品热销也显示了持有人对价值投资的认可以及对绩优基金的渴求。不过从业发展趋势上来看,封闭式可以借由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做成爆款,但总体规模仍然很难做大。

东方红资管缘何推出五年封闭运作的产品?

东方红资管旗下封闭式运作的产品较多,且历史业绩也相对优异,但这次为何推出封闭期五年之久的产品呢?

对此,一位接近东方红资产管理的相关人士表示,事实上,随着投资者对长期理念的逐渐认可,定期开放基金日益获得市场认可,主要是因为这类基金可以较好地发挥封闭运作的优势,避免流动性压力,更好的把握中长期投资机遇。

“一方面,基金封闭运作期内不受申购和赎回的干扰,有利于实施中长期投资策略,保障投资组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加充分的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把握到诸如定增、增发破发等折价套利机会,更好的分享到优秀上市公司成长收益。”

该人士继续表示,定期开放模式也客观上起到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的作用,规避陷入追涨杀跌的择时困境,尤其是在市场遭遇极端挑战时能够减少流动性压力,避免因市场不理性导致的额外损失。

此外,作为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首只、也是业内首只五年定期开放的偏股混合基金,东方红恒元五年定开混合基金希望寻找到更多认同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客户,合理资产配置。

业内看法:关键看管理人投资能力

对于目前业内推出的多只采取封闭式运作的基金,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公募业内人士。他们表示,虽然封闭式基金受益于一定期限内封闭运作,可以不受短期业绩和规模压力制约,因而投资上相对灵活且更能从长远角度配置优质资产,但是也存在流动性、投资不确定性等相关风险,投资者在选择亦需仔细考量。

华南一家大型公募产品部人士告诉记者,推出封闭期较长的产品,一方面能把投资管理期限拉长,更有利于公司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把投资者对于基金的评价期限也有所拉长,不用特别关注短期内基金净值的波动。“封闭期较久的产品,进一步降低了投资中择时的成分,而多数把其作为一种资产配置,以期获取长期超额收益。”

不过该位人士也坦言,虽然把投资周期拉长更能突出价值投资理念和选股能力,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担忧,譬如封闭期内基金经理是否会离职,以及封闭期过长带来的期投资不确定性同样也在加大。

好买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认为,买封闭产品实际上是对管理人管理能力的一种放杠杆。虽然拉长时间来看,权益类资产取得正收益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但机会成本也很大,关键还是要看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

“譬如买一款封闭期为5年的产品,以目前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来计算,每年的机会成本大概是3%,5年复利计算的话大概为16%,如果所买的产品5年后收益低于16%,那投资者就是不划算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1.5亿天价成交!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一年身价翻番
  • 下一篇:这可能是基金圈今年最大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