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起步于公募翘楚,而后成为坚定的指数化投资践行者;他认为,指数化投资并不佛系,关键在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能够为信任自己的人带来回报,就是他最大的成就感;虽然日常被工作填满,最大的业余爱好却是陪女儿、去公园爬山……
他,就是方正富邦基金指数投资部副总经理吴昊。
事实上,《国际金融报》记者对吴昊的专访邀约敲定于一个月前,却迟迟没有“碰上头”。在记者锲而不舍地跟进下,国庆假期的某日,终于等来了吴昊的空档期。
“实在抱歉,(忙得)微信完全来不及回。”吴昊告诉记者,他最近正在筹备一只新基金。
为信任奉献回报
尽管基金经理的工作忙碌、枯燥且压力大,吴昊还是乐在其中。“虽然长期处在高强度、高透明和严监管的工作状态下,但我个人比较信奉有得必有舍,有舍才有得。”
他深知,既然选择了公募行业的光鲜亮丽与成就感,就必承其重。“作为基金经理,我们是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无论投资目的、资金体量如何,不同类型的投资人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信任与重托”。
从入行第一天起,吴昊便深刻认同公司赋予他的信仰:为信任奉献回报。无论投资人的投资目的是增值、抗通胀还是养老等,对得起每位投资人的每一份重托,就是他工作最大的动力和成就感所在。
吴昊自认为是幸运的,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老牌公募华夏基金。“在那里,我不光学会了投资和研究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和投资理念的培养,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报投资人的每一分信任。”
把简单做到极致
得益于最初在华夏基金4年多时间的淬炼与沉淀,吴昊成为一名坚定的指数化投资践行者。2018年4月,他加入方正富邦基金,担任指数投资部副总经理。
由于指数型基金在投资执行中,仅需要按照指数权重对组合进行配置和调整,不需要太多的人为主观判断,所以常被戏称为“佛系基金”。
吴昊认为,这其实是对指数化投资的误解。“指数基金投资看似简单,但是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并不容易。尤其是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来看,指数基金才是基金管理人能力和水平高低的最好体现”。
为了做出更直观的解释,他举了一个例子。从股票仓位的控制角度来看,指数基金中的ETF为了更好地追踪指数,股票仓位往往会很高,这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能力、估值清算、头寸管理和风险控制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相比之下,非指数型基金只要按照合同范围内规定的比例进行操作,头寸控制和资金使用的效率反而比较“佛系”。
“当然,评价一个ETF和其他基金一样有客观的指标,日均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就是业界公认的评价指标。满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管理人应该勤勉地追求更高的超额收益,为投资人带来更大回报。”吴昊补充道。
从指数投资的角度,吴昊比较看好的行业是战略新兴的科技龙头和生物医药科技。他认为,公募基金的优势最终还是要在长跑中胜出,所以更倾向于能够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高研发投入,尤其是非资本化研发投入的好企业。“这样的企业更能在自己专注的领域里深耕,这恰好和我们信奉的"将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不谋而合”。
牛熊市转换是试金石
在经历了去年的小牛市之后,今年以来,股市持续震荡,基金普遍缺乏赚钱效应。但在公募行业,牛熊市转换恰恰是基金经理能力的试金石。在吴昊看来,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既要敢于贪婪又要精于克制。
“一句话,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但是要做到这点何其困难。”吴昊告诉记者,在熊市中,基金产品好做不好卖。虽然作为机构投资人,能够观察到资金流动、市场筑底的情形出现,判断出是逐步建仓的好时机,但是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恰好是市场情绪最为低落的时候。
而在牛市中,基金好卖了,每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都在迅速膨胀,从营销的角度是轻松很多,但是非理性的投资者甚至会有“包赚不赔”,“假如行情不变,一年后必然翻番,抵押了房子来买基金”的说法。
“这就更加让我们觉得重担在肩。”对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吴昊表示,一方面要坚持做好投资研究工作,严控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做好信息披露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