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行,中短债基金凭借低波动率、短久期、高流动性等优势,成为市场新宠。
中短债基金异军突起
10月18日,鹏华3个月中短债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成为年内成立的第10只中短债基金。与此同时,汇安短债和浦银安盛中短债正在募集中。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还有5只中短债基金已经拿到“准生证”。按照规定,将在获批后的半年内发行。此外,有14只中短债基金仍在排队等候审批。
申报和发行热潮之外,部分基金公司甚至选择将旗下的存量基金转型为中短债基金。
比如,9月26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拟将旗下一只名为“中欧强泽债券”的中长期纯债基金转型为短债基金;9月21日,证监会核准广发安泽回报纯债基金变更注册为广发安泽短债基金。
事实上,今年以来,有10家基金公司发起转型中短债基金的申请,涉及14只基金。证监会公示的最新数据显示,其中5只已获核准。
回溯中短债基金的发展史,2006年,嘉实基金(博客,微博)成立了国内首只中短债基金――嘉实超短债(070009,基金吧)。截至2017年末,该类基金的市场存量仅为9只,规模合计68.1亿元。
2018年以来,中短债基金不仅实现数量翻番,截至三季度末,规模达到240.1亿元,较年初增长252.57%。
由于销售过于火爆,部分公司旗下中短债基金开启了限购模式。比如,10月15日,财通资管鸿益中短债发布公告称,暂停300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此前,创金合信恒利超短债和金鹰添瑞中短债则分别将大额申购下调至500万元和10万元。
广发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限购的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防止大额资金进来摊薄持有人的收益,二是防止资金大额涌进后,导致一时间不好找到相应的投资标的。
填补理财市场空白
对于中短债基金异军突起,广发基金认为,是受投资标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投资标的来看,中短债基金的重点投资范围是具有良好流动性的中短债。和一般的纯债基金相比,它不仅有着同样的“低波动率”,还兼具“短久期”和“高流动性”的特性。
从市场环境来看,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上A股的持续震荡调整,市场资金一定程度出现了恐慌,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升温,风险偏好降低。此外,还有上市公司债券违约、流动性监管的趋严,以及资金利率下行,导致货币基金收益率呈现下行趋势。
从政策环境来看,随着资管新规出台,货币基金,短期理财等一些低风险产品的投资范围受到限制,且债市利率下行,使得短期理财产品开始逐步消失,现存的货币基金收益率也开始逐渐下滑。
而中短债基金受益于资金面的宽松和杠杆策略有效性的增强,不仅以相较于货币基金更为广泛的投资标的和更为灵活的期限填补了理财市场的空白,甚至还抓住了投资者不求高额回报,只求平稳可持续回报的收益预期心理。以更低波动、更高流动性的姿态进入了投资者视野。
收益表现优于货基
此外,记者注意到,中短债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表现优于货币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有数据可统计的9只中短债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4.33%。相较之下,货币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从年初的4.7%跌至2.8%,而年内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也仅为2.94%。
尽管多项优势使中短期债基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但规模的持续扩张,引发了投资者对其流动性风险的担忧。
货币基金便是前车之鉴。因担心野蛮扩张的货币基金发生流动性风险,2017年10月,证监会出台了流动性新规,对货币基金进行更加严格的投资限制以及流动性限制。
针对这一担忧,广发安泽短债基金基金经理刘志辉向本报记者表示,中短债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太可能会像货币基金一样存在流动性的风险。“货币基金是按成本计价,当发生流动性问题时,可能存在浮亏变现的问题。而短债基金按市价计价,当需要流动性时可以按市价变现,且变现成本相对较低,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国际金融报记者 蒋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