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晚间,浙江东方(600120,股吧)(600120.SH)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公司在2018年度内通过二级市场择机处置部分海康威视(002415,股吧)(002415.SZ)股票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股数不超过2408.10万股。
截至《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发稿,浙江东方尚持有海康威视4816.19万股,持股比例不到1%。
这已不是浙江东方第一次出售海康威视的股票。据了解,海康威视上市之后,自2012年解禁至2018年6月30日,浙江东方五次减持海康威视股票,共获投资收益近20亿元,浙江东方的净利润合计不过44亿元。
据前述公告,此次浙江东方出售海康威视股票有利于公司回笼资金,满足公司打造金融平台、加快战略推进的资金需求。
浙江东方确实一直在试图布局金融全牌照业务。本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浙江东方旗下已经有包含信托、期货、保险在内的三张金融牌照,此外还有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业务。不过,除了上述纳入旗下不久的浙江金信盈利之外,其他金融业务在净利润中占比不大。
在此情况下,抛售海康威视积累资金来赌金融业务成败,是否值得?
五年五次减持
浙江东方成立于1988年,最初经营的是贸易生意,于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作为一家贸易公司,浙江东方在上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临主营业务不突出,盈利局面不行的境地。
数据显示,浙江东方2009年第二季度实现主营收入16.3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0.68%。浙江东方2009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6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00%。在2009年过去三年里,浙江东方遭遇平均销售增长率为-6.22%的局面,在当时1710名上市公司排名第1533,外延式增长较差。
虽然浙江东方的业绩并不亮眼,但在2010年入股海康威视之后浙江东方的发展有了明显改变。这次的无心插柳,成为浙江东方的重要一步。
海康威视2010年年报显示,浙江东方以2300万元入股,占其总股比例为4.5%。同年,海康威视以每股68元的价格登陆A股,市值为340亿元,2018年10月25日,海康威视市值为2191亿元。
海康威视的迅猛发展,给浙江东方带来巨大回报。
2012年3月海康威视股票解禁后,浙江东方实现了第一次减持。减持后,浙江东方持股比例从此前的4.5%变为3.81%,持股数量为7657.90万股。
海康威视2013年年报显示,浙江东方经历股份转增和减持后持有其公司2.85%的股份。
2014年浙江东方再次减持,持股比例变为1.98%。
2015年浙江东方持股比例降为1.26%。
到了2016年,海康威视年报显示,浙江东方的持股比例仅为0.74%。
上述五次减持,总共套现近20亿元。
截至2018年中报,浙江东方手头的海康威视为4153.88万股。按照海康威视最近一个交易日10月24日(收盘价23.92元/股计算),最大限额出售2408.10万股,将为浙江东方带来近5.67亿元的收益。
套现之后,浙江东方下一步会怎么做?
对于出售后的资金安排,浙江东方公告表示,公司回笼资金用于打造金融平台、加快战略推进的资金需求。
母公司的金控梦浙江东方的金控之梦,始于其母公司浙江省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国贸”)。
工商资料显示,浙江国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金为9.8亿元,经营范围为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涉及对外贸易、经济合作、房地产、实业投资、贸易服务、金融证券,进出口贸易为主营业务。
据了解,2008年1月30日,浙江国贸由浙江省原有的三大外贸龙头企业――浙江东方集团(600811,股吧)控股有限公司、浙江中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浙江荣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成立,当时其年销售收入近340亿元人民币,进出口总额44.54亿美元,居全国地方国有外贸企业前列。
同年,因为受金融危机影响,其业绩下滑幅度极大。据新华网报道,当时,浙江国贸集团党委一致认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由此,他们提出了贸易、金融、产业投资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
此外,浙江省政府层面,亦希望打造一家属于当地龙头金融控股集团。2008年年底,当时还在浙江副省长任上的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前往浙江国贸视察,并指出认可浙江国贸在非银行金融领域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战略构想,同时也肯定了浙江国贸利用浙江东方将核心资产证券化的计划。
2009年,这一计划开始初现峥嵘。
2009年3月,浙江东方发布澄清公告称,浙江国贸如何进入金融领域尚处于论证和准备阶段,因此不存在和不具备媒体披露的浙江国贸将金融资产植入公司的事实和条件,未来三个月内亦不会实施将金融资产植入公司的计划。
不过,梳理细节可以看出,当时,浙江国贸同时运作三件事,一边重组当时的金信信托,一边筹备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还顺带将属于浙江东方旗下的永安期货划转到集团旗下,进行控股。
彼时,业内人士认为,浙江东方的上市公司资源未来将被当作浙江国贸核心资产证券化的重要平台。当时,浙江国贸已经开始酝酿把名下的金融类资产分批注入浙江东方。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浙江东方已经完成了对浙江国贸旗下非银金融平台浙商资产、大地期货、浙商金汇信托、中韩人寿保险金融企业的收购。此外,浙江东方还参股了永安期货、华安证券、广发银行等公司。
转型不乐观
记者发现,浙江东方金融板块已涵盖信托、期货、保险、基金管理、融资租赁及财富管理等,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资管业务体系。
浙江东方2017年年报显示,其旗下主要金融类公司包含浙商金汇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金信托”)、大地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地期货”)、浙江国金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国金”)、浙江东方集团产融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东方产融”)、浙江般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般若资产”)、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韩人寿”)、浙江国贸东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东方”)等。
其中,浙江东方产融、中韩人寿和国贸东方均处于亏损状态,亏损总额度约为1.5亿元。这一额度几乎对冲了浙金信托的1.54亿元净利润。除此之外,大地期货、浙江国金、般若资产等金融类公司利润总额不足7000万元。重要的是,大地期货所在期货行业成交量连续两年延续下降趋势,2017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30.76亿手,同比下降25.66%。
除此之外,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68.08%。不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0.2亿元,同比减少 3.75%。
尽管公司总利润下滑,但是浙江东方金控理念一如既往。2017年年报中提到,2018 年,公司将围绕“金控+商贸”的双主业发展,按照“循市场规律、重国企特色、强风控管理、塑金控品牌”的工作主线,明确战略、提升管理、增强实力、专注主业,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加大市场化人才的引进,逐步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金控平台的管控能力。
目前来看,浙江东方金控转型是否成功、中韩人寿是否盈利仍是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其他非银类金融业务能否在近年内迅速做大同样重要。
本报记者曾就浙江东方金控转型相关致函、致电浙江东方,一位接近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公司战略问题不予置评。其董秘办人士称,近日将会发布公告,期间暂不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