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基金消息 10月26-27日,由财视中国主办的“2018另类投资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上海鑫晟投资管理CEO李春旺主持“从主动量化故投资中获得Alpha收益”论坛,北京量化投资管理总经理窦长民,金建睿投CEO阚睿,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杰,泰康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金融工程部负责人任建畅参加讨论环节。
以下为讨论全文:
李春旺:中国A股的量化投资策略、主动投资策略究竟是什么样的?如何实施的?效果如何?
窦长民:我首先谈一下在中国量化投资的策略,主要分三大类别,一个是指数增强型的,就是从A股的角度来说。另一个是Alpha策略。第三个是套利策略。指数增强型,主要是针对中证500、沪深300的指数增强。增强这一块一个是选取相应的强于大盘的个股,还有做一下T0,包括也可以做一下对冲,例如做一下股指期货还包括现在的齐全。
第二块是Alpha策略,就是量化选股加对冲,对冲目前中国的工具主要就是股指期货,而且规模因为手续限制而且目前交易手续费比较高,对规模比较大的有局限性。第二个量化选股和择时,择时有量化择时和情绪择时还有每家公司自有的自由特点做择时。最后一点,量化选股纯多投,类似指数增强一样,选择明显强于市场的股票,或者看的大家觉得这个股票会有一个涨幅,因为对A股来说还是以做多为主,做券的相对比较少。
第三大类别是套利策略,在中国主要是事件驱动型套利、ETF套第、债转股套利。事件驱动套利,近期比如说事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有没有机会?目前像前三年或者前五年,可能会形成形成一个板块。近期事件举动可能就仅仅是一个龙头个股或者单只股票的机会。最稳健的也就是ETF套利,就是你的指数基金跟一篮子股票形成这样一个我们自定义就是选大小,哪个大、哪个小实现差价套利。基本上我们对在中国A股主要就是这三大类别,如果再加一个策略期货市场CTA日内趋势还有隔夜趋势,还有就是相对价值和反转,基本就这样。
李春旺:阚睿总,因为你在海外和中国都做过,能给大家比较一下A股市场的Alpha和Beta和海外市场比较是怎么样的?
阚睿:这个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大家关注投资的A股这么糟的情况,大家可能都会问怎么赚钱,其实仔细想想,大家投过股票的人可能都会意识到在股票上赚钱,两个地方可以赚,一个是整个市场往上走,还有一个选股选的好,选的是比市场更好的股票。第一个做投资的专业人员通常称它为Beta,第二个我们称之为阿尔法。可以做一个美国市场跟中国市场的比较,其实是非常明显的,美国市场的Beta是非常好把握的。十年来基本上是往上涨的曲线,会跌,但是不会跌太深。总而言之,在美国市场买一个指数,二十年来一定是赚钱的。中国市场非常难掌握,可能可惜的是中国投资者通常比较健忘,一波牛市来了就忘了上次的惨痛教训,就进去,下一波熊市来把赚的钱全都输进去了。中国市场Beta是非常难做的事情,把握中国市场的脉搏非常难,而且中国市场往下掉的往往非常重而且非常不可预测。
但是中国的好处,跟美国市场比,中国的Alpha非常好做,在美国市场想要做出比如说战胜指数的一篮子股票,其实是蛮难的。而且就算能够战胜,战胜的也不多,能够做个6、7,在美国市场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中国市场很容易就做出两位数的Alpha来,找的股票能够战胜指数很多。中国大家都说公募如何如何糟,但实际上你看一下中国公募整个平均收益还是战胜指数的。我们这些做量化的人的经验也是,我们很容易在好的时候就做到战胜指数百分之二十几,差的时候也肯定是正的,比指数跑的要好。所以在中国Alpha容易做,我觉得大家在选择投资的时候不妨考虑一下尽量避免在市场上跟着赌这个市场大势,大家都说市场大势要找准了能赚很多钱,听上去确实非常好,但是中国确实很难做。
当然Alpha这部分在中国市场,中国市场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虽然我能做出超额收益来,我怎么能把这部分超额收益赚成钱放到我的口袋里。这是在中国市场比较困难的事情,在美国市场,你可以做出6%的超额收益来,但是你可以把6%变成20%拿回家去,但是怎么做?就是放杠杆,美国融资融券都非常便宜、非常方便。中国你很容易能做出20%的超额收益来,但是你拿不回去。这也是中国比较大的问题,中国的做空机制非常差、对冲机制非常差,而且非常昂贵,这是中国跟国外现在目前的区别。
但是我们作为量化,我们为什么推量化?我们也是,我们觉得Alpha这部分不管怎么说如果能拿回去多少是多少,总归是一个正的收益。比如今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在市场一片非常惨淡的情况下,市场中性策略Alpha的平均收益率是正的,应该有三四点的平均收益率,目前在这个市场上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收益、结果。
李春旺:非常感谢阚睿总的介绍,尤其是在中国,大家投资者都追求Beta,是因为Beta太诱人了。Beta能不能解读?能不能抓得到?基本上抓不到。我相信所有研究员,尤其是卖方的研究员和卖方的首席经济学家一天到晚解读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是想抓Beta。如果你们把中国最好的首席研究员拿出来,把他的预测拿出来,我估计你按他的预测肯定是赔的情况,因为谁也解读不好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什么样的,而且中国的股市是不跟着中国GDP往上走的,这个大家都看的很清楚了。
窦长民总、阚睿总都是来自对冲基金,可以说是典型的买方,就是做Alpha的。下面两位张总和任总实际上是机构的投资者,后面有大的投资基金、大的投资策略,都来自保险。张总来自三井住友上海管理部,我们听听他们对量化是如何看的?张总的经历非常丰富,从风控、交易员、资产管理、资产设计都有。对张总的第一个问题,量化投资在这种大的基金配置里是否会取代主动的投资成为主流,特别是在保险资管这块?
张杰:因为我和几位比起来肯定在量化方面不是特别地专业,但是我就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一讲量化投资和传统的主动管理的基金之间的关系。一讲到量化投资,如果不是特别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神秘的行业,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海外的重量级的人物,像西蒙斯、大奖章基金、乔水(音),以及他们赚取的巨额利润都很羡慕,而他们采取的策略又很先进,都是采用一些数据分析以及统计套利上的一些手段和方法来获得一个市场的超额收益。
实际上我觉得这和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风格有关,在美国市场相对市场有效性比较强,对冲工具也比较完善,再加上它又有比较成熟的、比较早发展起来的量化投资理念,所以在美国市场量化投资这一块确实成为了已经被市场认为是一个主流的投资行为。
在国内国情可能跟美国有点不一样,包括国内的量化投资对冲工具很少,包括监管政策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从过往业绩来看,量化投资虽然在某些市场不好的年份也能做出一个绝对收益,但是长期来看和传统的主动投资比起来并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这是在国内的情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把传统的主动投资和量化投资比作打渔,量化相当于我去支网,看准一片水域把网撒下去总能捕上鱼来。传统主动投资相当于我去凭经验判断哪里有鱼,我去追踪那些最大的鱼,看准时间一叉子下去把鱼叉上来。二者其实也是各有优劣的,并不是一种相互替代或者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个关系。也就是说在目前国内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主动投资基金还是有它存在的价值,而量化基金也在蓬勃的发展,所以二者应该是相互吸收对方的长处,最后形成的应该是一种主动管理应用量化的工具,来获取市场超额收益的这样一种市场主流的情况。
以目前A股的情况来看,短期内我认为量化投资取代传统的主动投资可能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但从长期来看,如果量化投资的手段能够证明它在中国特色的这样一个市场,是具备长期获取Alpha能力,我想就像欧美一样会越来越得到主流机构投资者、投资人的认可,从而慢慢地发展和壮大起来,这是我的观点,谢谢!
李春旺:下面是给任总,任总是泰康的,在泰康负责量化,泰康的量化团队就是任总搭建的。作为中国实际上坦率说是保险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在资管上的龙头企业,我们想听听任总的建议。特别是这种大的基金,因为我们的对冲基金坦率说规模跟您那没法比,所以做量化、Alpha的确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大型投资,量化如何和基本面结合起来做互动?
任建畅:感谢主持人,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我觉得泰康的模式,我自己反思起来我觉得有一些我们自己的背景,就是跟大家走的可能不太一样。比如说像市场上阚总、窦总都很活跃,做了很多策略。我们我觉得可能有几个思考,第一个我们是一个基本面主导的团队,我们整个管理资产规模现在有1万多亿,所以很难用量化去做这么大的规模。第二个,我们团队搭建的在中国整个过程还是相对比较年轻,特别是相对基本面,怎么样让这些团队适合我们公司的发展,同时给公司做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特别有一些心得的,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个,我认为我们基本面的逻辑其实还是蛮成熟的,泰康这么多年下来,公司打造了一套基本面分析的框架,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我觉得量化是不是从弯道超车还是怎么样,能够生成一套更漂亮的逻辑,我觉得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好就做到了。那怎么办?我们基本上是这么想,第一个,我们能够在量化方面跟基本面结合的,我们一定去结合的。甚至是说我们去帮基本面做一些,帮他们做一些工作。比如说我们内部,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是很难分析的,我们内部有一个我自己认为是穷尽的,实际上是把市场上的各个要素全部穷尽的一套分析框架。这套分析框架里面数据非常多,每个月我们都要过一次,这么大的数据量和这么大的任务量,基本上是我们量化很多时候来承担的。也就是说我们其实是把基本面分析里面可以量化的部分,我们拿过来了,每隔一段时间再跑,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要把它变成周度的频率去做。我觉得很有效,一方面给基本面提供了一些帮助,另外一方面我们自己也获益匪浅。
第二块,我认为在对市场的认识,特别是对个股的认识,对个股的分析方面,我觉得量化跟基本面其实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我们都是要选择一些我们认为有效的,比较好的公司,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能够走的比较不错的公司。原因是什么?基本面会说他们看他们市场的一些跟踪、业绩跟踪这些东西。我们会更多看数据,但是最后大家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公司。
所以我们认为本身逻辑上并没有绝对的差异,因此我们是鼓励我们自己的研究员要去听基本面研究员的会,他们的深度报告,他们的早会。我们都是希望经理能够做到的情况下,一定要去参与。同时把研究员里面的一些想法,什么样的情况下市场估值会发生变化,这么企业的估值会抬升怎么怎么样,我们听到这些东西特别高兴,觉得这是人家总结这么长时间的东西,我们可不可以实现到我们的量化策略里面去。很多时候我们一方面是在同业学,在跟海外学。另外一方面我们又把我们在市场上实际的一些经验做一些总结、整理,我们觉得这样在我看来,我认为整个更接地气一些,可能没准走出一套中国特色的量化的方向。这是我们的一点点小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李春旺:多谢任总,尤其是在中国,追求Alpha这里面实际上我自己认为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如果分类的话,应该有基本面手段,我也可以做量化,实际上还有一大类可能大家认为不登台面,但实际上是非常有效的就是技术分析,这些都是实际上追求Alpha的有效手段,在中国可能都有用。
第二个给窦长民总的问题,今年整个基金不管是主动管理还是跟随ETF,可能更糟了,基本是亏钱的,那天我看了一个统计好像80%基本在净值以下。今年量化相对去年来说还不错,老百姓(603883,股吧)不管Beta还是Alpha,只要赚到钱就行。今年量化还是不错的,量化相对其他的投资策略有什么亮点?
窦长民:是这样,首先我从我们私募的角度来说,或者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说一下。我们公司一直以来,或者我们建立的时间也不是特别地长,我们是2014年成立的公司,其实是今年2月11日拿的牌照,6月8日发的第一只产品。到目前收益还算不错,在私募排行榜上。我们的投资理念一直是追求绝对收益,因为对我们私募公司来说,客户既然投我们,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我们的投资思想也是投资最重要就是要赚钱,这个在我们的大墙上就贴了这一句话。
所以根据这两句话我们就需要在市场上找一些能够盈利的盈利点在哪里?我是2010年接触量化,2012年开始建模,2014年开始实际用公司的资金在跑,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或者我们自有的模型也好、因子也好在市场上跑。同时我们目前是放在期货市场,包括股票市场。
跑下来结果,我们根据哪个因子或者哪个模型跑的会相对比较好,然后最终组成一个投资组合。组成这样一个投资组合之后,放到我们的产品里面去做。
最后第三点,从这个投资组合目前我们比如说比较好来自哪里?收益还主要是期货市场,现在我们目前的产品收益主要是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又细分一点是在哪里?我们是以套利为主,套利主要是同品种的近期和远期的套利,还有跨品种的套利,目前这是我们的重点。当然对于股票市场是这样,我个人是股票市场起家的,所以未来我们对股票市场还是非常看重的,在等这样一个机会,或者看我们的模型什么时间可以实现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或者比较乐观的收益,基本上就是这样。
李春旺:现在实际上在前一段时间在监管和市场上都有一种争论,中国一说就是我们需要长期投资者,长期投资者我们的理解至少在媒介上理解就是买了搁在那不动,这是我们最喜欢的长期投资者。量化给大家感觉就是赚一把就跑,在市场上贬义来说是兴风作浪。这个实际上我觉得是给大家一种错误印象,从你是真正学金融的,从市场和金融的传统观念来讲,量化投资和所谓的长期投资者,哪个才是市场需要的?当然我们抛开投资者不谈,只是市场上来讲。
阚睿:这个问题本身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问题,其实可以讲很多很多东西在里面,各个观点都有。时间有限我尽量简短一点,衡量一个投资,什么是需要的投资策略?我觉得应该取决于你从谁的角度来讲,大的方面有三个,第一个投资者角度,如果我是买这个产品,投资这个策略的,我需要什么样的策略?第二个,从监管角度来讲,如果我们鼓励这种投资策略,它会对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换句话讲,对不买这个策略的投资者、其他的投资者、整个市场有什么作用,它会不会扰乱市场,使市场整个波动率变的是我们不想要的东西。第三个,更大一层,它对整个经济有没有影响,鼓励一类投资者会不会对整个股票市场在国民经济当中起的作用有什么影响?
每一层一层的题目就越来越大,我们分个说一两句话。对于投资者来讲,我觉得不存在最好的跟最差的策略,这个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投资者,这个比较均衡的配置型处理是比较好的。量化对冲或者短期的策略,通常来讲风险、波动率会比较低一点。我觉得对相当的一类投资者是应该比较有吸引力的,这个我们不多讲,我估计大家关心量化的人谈的最多的是这一类的东西。
另外两类可能大家不是太感兴趣,因为李总让我讲我就讲。对于整个市场、对于国民经济,我们大概先回顾想想二级市场干吗用的?为什么要有一个股票市场在这交易来、交易去?一级市场大家都很清楚IPO是一个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他需要更多的钱了,去哪要?基本上三大途径,第一从银行去贷款,第二找PE、找个人投资,第三就是所谓的上市,到股票市场拿钱,钱拿来了。
对二级市场关心的当然是IPO这端,钱拿来了,股票就发出来了,在二级市场来回交易,这时候跟发股票的公司还有没有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没有关系了,这个钱已经在二级市场,交易来、交易去反正跟这个公司没关系。什么时候会再发生关系?这个公司再来融资的,增融、扩融等等也好,或者类似的公司做IPO的时候,同样差不多的一个公司做IPO的时候有一个参照物。所以大家仔细想想,二级市场实际上是为一级市场服务的,是一个支持性的功能。如果没有二级市场,你从一级市场IPO以后,股票塞在你的口袋里,你想卖是卖不掉的,这意味着你要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一锤子下去就是它了,这是PE的风格。为了换取这个风险,肯定IPO的价格就去上去了,我必须多要一些钱,才能够承担这个风险,也就是说如果二级市场不好的话,一级市场有效性会非常差。
大家仔细想一下,二级市场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二级市场在这里起的最大作用,我认为是风险转移的作用。也就是我从IPO拿下的股票,在二级市场想卖的时候要能卖掉,想要转移风险,另外一个人想承担风险,我又不想承担这个风险的时候,能够最有效的把这个风险转移掉,我觉得这是二级市场最大的作用。为了能达到这个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流动性。流动性包括了交易量也包括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要低,交易量要足够,这样我们才能起到这个作用。
第二个,二级市场还有一个作用,它起到衡量价格的作用。类似的一个公司要做IPO从来没做过,它应该发行到什么价?我们看看二级市场上类似的公司都是什么价?所以价格能做好,也是二级市场的另外一个作用。
为了达到这两个作用,二级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投资者?如果都是长期投资者,二级市场能不能达到这两个作用?大家可以想到,基本上没有交易了,要交易的时候大家一起交易,因为大家都类似,这个公司要抛的时候没人接盘,所以二级市场会垮掉。一个成熟的二级市场一定需要各类的投资者在里面的,不仅需要长期的投资者,也需要短期的投资者,这些短期的投资者他们是风险的承担者,有一点点像我记得很多年前中国有一个词叫投机倒把,南方有水果北方没有,我到南方运一筐到北方卖,这是活跃整个市场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这叫物流,但是当初是犯法的、是不行的。
实际上是一样的,你在这个市场上做一个短期的策略,你是在承担风险、提供流动性,这个不是一个犯法的事,也不是一个对市场造成恶劣影响的事情,它是有助于事情的事情。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不应该要长期投资者,长期投资者非常重要,是整个市场的基石。但是除了长期投资者以外,整个市场也还是需要短期的投资者,包括投机分子,当然更多的我们是需要找价值洼地这种,他会把整个市场价格做的更有效一些。
李春旺:从阚睿总这边来是长期投资者和量化投资,坦率说对泰康这种资质说,你们的资金不允许快进快出,你一快进快出我们就高兴了,因为几千亿抛出来我们的机会就来了。所以从您那肯定是基本面为主的,如何构造基本面的量化投资您肯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刚才说大数据整理出来,这让我们非常羡慕,因为这只有大机构才能做得了,您给我们沟通一下这个想法。
任建畅:谢谢,我稍微再扯远一点点。因为我觉得是这样,我在泰康做量化也有好几年了,我自己认为也是经历了中国量化不断提升和变迁。以前我感觉很多量化策略是比较简单的,做起来也比较快,上手也很快,跑起来超额收益也很快。2017年其实是一个标志,很多团队都承受了考验,我们现在也是觉得以前一些大家看起来比较炫的,回测起来超额收益非常高,那些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是不可靠的。如果你仔细去琢磨,你会发现第一个它没有太多逻辑。包括我自己觉得我管量化研究也很长时间,我知道研究员很多都愿意做加量策略,因为加量策略回测特别漂亮,IC也高、相关性也高,讲出来特别好。
但是渐变逻辑很多人不愿意讲,因为第一个很多人没有受过这方面良好的训练,第二个大家觉得测起来也是勉勉强强,感觉好像刚几个有点不好意思。我觉得很多时候是一种误区,我还是这么去理解,我认为现在整个中国的量化研究也好,还是策略也好,其实是在不断升级的。海外的大佬们也在不断进来,像阚睿总是属于进的比较早的,真正有行业背景、有经验的。现在像乔水都在往中国走,很多中国机构也都是有一些策略,我们面对的对手我觉得也是越来越强了。
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如果不踏踏实实地去找市场真正的逻辑和市场真正的Alpha,那你的基础就会很成问题,那你只要是业绩不稳,我认为对团队的杀伤力其实是非常大的。这样一个结果总结下来,我自己觉得我们可能有点矫枉过正,当然我反过来说,我们其实对于整个量化的测试因子到有效性到跟踪这些东西,我们都是有的。我们不是说我们想发明另外一套量化逻辑,但是反过来我想把大家稍微往量化基本面的方向去掰一下。我们非常强调,我们内部也是在讲,第一个要看你的量化逻辑里面到底有多少是跟上市公司价值增长有关的,而不是说它的价格表现的。
当然有一些可能我自己觉得,我们如果这么去大拆大抢,也可能是有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从企业经济指标到它未来的经济指标之间,我认为这是一个纯的基本面,这里面有没有一些逻辑和关系?应该是有的,巴菲特的很多书里面,我们也看到讲的很细,逻辑很清楚,我自己觉得受益匪浅。我觉得这块如果我们量化能够把它吃下来,能够做一些东西,非常有帮助。
第二块,是所谓基本和价格相关联的,比如说PE、PB这些东西,本身是两边跨的。这些东西有可能是你的经济逻辑和价格逻辑之间是否能够形成一个互通关系?这个互通关系是怎么表现的?是滞后、超前还是同步表现的?这样一些检验,我认为对于我们去掌握这样一些东西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三块,直接从加量到加量,本身有没有逻辑关系?肯定是有的,但是这个逻辑关系不要过于夸大,全部都是按这个走,看起来很漂亮,但一旦市场逻辑发生变化,它是最不稳定的一块。
如果三块都能覆盖到,而且每一块都有立足之地,我觉得量化基本面可以做的相对来说比较扎扎实实,我觉得可能未来还是比较有帮助,这是我的一点小想法。
李春旺:实际上非常有道理,在中国大家知道有一个市场价值因子,言外之意是小市值的股票。几年前,到20亿你就买,最简单的一个策略,一翻倍。到最后应该是从去年开始,说白了就是一个壳的价值,这个壳的价值完了以后,这两年死的非常惨,我非常赞同任总的意见,你即使用回测测出来了,就是用二级市场的交易数据,这个东西实际上是有内在价值的,不然的话你不知道你在炒什么?炒壳价值,现在壳价值一旦失效,输的非常惨,一旦推迟你就完蛋了。
下面一个问题问张总,保险公司对我们来说,坦率说对于我们三位都是,实际上我们是非常希望能如果资金来自保险是最好,尤其是在海外,保险几乎是所有对冲基金梦寐以求的资金,因为看的比较长,一两个月不会出现突然撤资的情况下。
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保险这边来说,你们会比较侧重配置给量化投资策略吗?
张杰:因为最近也是在年末了,也是正好在做明年的资产配置计划,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因为保险公司其实和银行有点像,它的风险偏好相对而言是比较高,因为它可以看的时间很长,但是短期来看又比较低。为什么?保险的资产配置是根据负债的成本来定的,所以如果负债成本比较高,它必然要求资产端也能够提供相应匹配的收益。但是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的,能够覆盖到负债端成本这一部分资产其实是有限的,所以这就决定了保险公司资产配置一定走的是绝对收益的思路。这也就决定了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比重里,最大的比重一定是债券的资产。
权益的资产从过往来看,包括国内外的情况,可能大概是占15%―20%这样一个水平。根据市场的环境,对权益这块会有所调整。如果从权益这块的投资来看,本身能够提供的资产品类也有很多,包括我刚才说到传统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包括量化的基金,包括像一些专户的产品。其实在资产配置的角度,并没有说绝对对某一类的品类的投资方式会特别有偏好,而是说最终配置的结果要满足这一类资产的投资收益的目标。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对于量化投资和传统的主动管理型投资,或者包括债券型、混合型、股票型的基金而言,实际上保险公司的看法它都是一种工具,就是在不同的市场风格和市场环境下,该运用哪一种工具来打底,该运用哪一种工具来做超额收益,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这也是一种量化。你既要获得市场投资的平均水平,又希望能够有一些超额的收益。所以在目前的这样一个熊市的背景下,其实我个人倒是认为在未来一到两年,如果都维持这样一个熊市的背景下,反而是量化基金特别好的机会。因为量化可以在熊市中提供绝对收益,就算绝对收益不是特别高,但是主动管理基金在熊市中普遍、大多数很难获得超额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未来乐观一点,可能半年一年的熊市,或者再长一点一年两年的熊市,如果量化基金能够证明它是长期有效能够提供绝对收益,或者诞生那么一部分明星的基金管理人,那么我觉得对于这种长期配置的资金,它一定会非常欢迎这一类资产。所以这也是我刚刚说到中国和海外一个比较大的区别。海外有非常多的明星量化投资管理人,但国内其实都是各自为战,做的特别突出的也有,但是供选择的很少。所以这我觉得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基金管理的背后其实都是人的因素,不管你用哪种策略、工具、方法,不管是传统的主动或者是更先进的量化的方法,所以这是我要分享的看法,谢谢!
李春旺:非常感谢,论坛讨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