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投资长期专注于大宗交易,通常以折扣比例从上市公司股东手中获得股票,通过在二级市场卖出后获取差价收益。
该机构总经理岳志斌曾如此概括操作手法:“其他私募产品投资单只股票的比例不超过20%,我们思考1号80%的资金可以同时投资于一只股票,这样就可以集中突击大宗交易。”
2015年1月,思考投资挂牌新三板后,四个月内每股股价从12元炒高至37元。
然而,随着股东减持新规、并购重组趋严政策和资管新规影响,思考投资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
2017年,思考投资挂牌价格跌幅达40%。
2018年1月中旬起,思考投资股价跌破1元,一步步飘飘欲“仙”,这背后或与高杠杆的投顾产品模式失效有关。
管理规模缩水45%
截至11月8日,思考投资股价已跌破0.3元/股。
华尔街见闻发现,思考投资管理规模持续缩水。据今年三季报,最新管存续基金共20只,认缴资金总额约25.58亿元,实缴资金总额约25.73亿元。
相比之下,截至2017年底,思考投资存续基金39只,认缴资金总额约46.63亿元,实缴资金总额约47.56亿元。
可见,思考投资管理规模较去年底已缩水45%。
思考投资的关键业绩指标下滑剧烈。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仅为-6231万元,同比下滑616.7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74万元,同比降幅高达5347%。
今年,思考投资“生存本金”只有管理费收入――前三季度获得935万元,但无任何超额业绩提成。
值得注意的是,思考投资旗下有两家子公司,即台州思考投资和湖南思考投资,均具有证券私募管理人资格。其中,台州思考投资旗下产品居多。
据朝阳永续,可查询的18只仍在存续期的思考投资产品,仅有“中融-思考一号”和“思考湘益1号全市场策略”持续更新净值,年内收益分别为-40.01%和-6.67%(截至11月2日),其余产品净值仅更新至今年一季度。
“暂不新增投顾业务”
2018年三季报中,思考投资特别提及,“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不明朗,为防止监管摩擦、避免政策风险及强化公司风险管控和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公司决定现有投资顾问产品及自主发行产品到期后,在有关政策明朗前不再新增投资顾问业务及自主发行业务。”
华尔街见闻发现,思考投资长期依赖与银行、信托渠道合作的投顾模式,存在自有资金做劣后的高杠杆操作问题,行情不佳和资管新规影响下难以为继。
三季报中,思考投资指出,受到《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和资管新规影响,大宗交易投资策略时间周期出现大幅延长,策略收益趋向降低,以白名单投资顾问形式服务于受监管环境变化需要调整。
思考投资与银信合作的投顾产品中,资金来源主要有两大类,即银信资金和自有资金。
今年4月份-6月份,思考投资连续发布了四个投顾产品清盘公告,其中一只与信托合作,其余三只是银行渠道投顾产品。
比如,华润信托-工银量化恒盛精选D类59期集合信托中,思考投资担任投资顾问,产品规模3.36亿元,其中自有资金3600万。
可见,自有资金占产品规模1/10。
上述产品清盘时,净值仅为0.61元。思考投资本金全部亏损,收取投顾费用93.5万元。
浙江某民间派私募人士对华尔街见闻指出,“银信资金+自有资金”组合的投顾产品中,一些私募与银信渠道合作时能将杠杆放大8-10倍,并设有止损线,私募自有资金做劣后级。但资管新规出台后,这种高杠杆的结构化产品大面积减少。
上述人士还透露,截至目前,仍有个别城商行和中小券商主动“接洽”私募,设计高杠杆投顾产品,让私募做劣后级。
屡遭证监会处罚
2017年6月,证监会对思考投资发出《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指其2014年9月至2015年2月,思考投资和张寿清(思考投资股东兼监事)通过大宗交易及二级市场交易方式买卖“慧球科技(600556,股吧)”,造成账户组在2014年9月4日至9月10日期间持股比例超过5%。
由于思考投资和一致行动人张寿清未履行持股变动比例超过5%的报告、告知、公告义务。2018年1月,证监会正式对思考投资下大了高达830万的罚单。其中思考投资合计被罚款670万元、张寿清被罚款合计130万元、岳志斌(大股东、总经理)被罚款30万元。
实际上,早在2015年12月,思考投资总经理岳志斌也曾因违规买卖股票,违反了《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遭证监会警告的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