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项晶
时隔16个月后,“北上”互认基金终于迎来新成员。根据证监会本周公布的最新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施罗德亚洲高息股债基金的互认基金资格已于5月24获得批复。
Wind资讯显示,2015年底两地互认基金“开闸”以来,已有6只北上互认基金获准在内地销售,47只内地基金南下香港销售。首批面市的3只“北上”互认基金分别为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行健宏扬中国基金和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之后于2016年2月,再有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建银国际国策主导基金和中银香港全天候中国高息债券基金获批。此次施罗德亚洲高息股债基金获批,使得“北上”互认基金队伍扩容至7只。不过这次扩容经过了16个月的等待。
据了解,施罗德亚洲高息股债基金是一只混合型基金,成立于2011年6月27日。资料显示,该基金主要投资于亚洲股票和亚洲定息证券。截至6月5日,施罗德亚洲高息股债基金年内收益为8.81%,处于同期同类产品的前1/3。拉长时间看,除2015年微跌2.72%之外,在成立以来的其他年份,施罗德亚洲高息股债都获得了正收益,且位居同类同期产品前列。
自“开闸”以来,互认基金销售一直呈现“北热、南冷”态势。伴随着股债两市持续低迷,内地资金跨境配置的需求旺盛。作为连接内地与香港的跨境投资渠道之一,“北上”互认基金受到投资者青睐。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累计销售114.60亿元人民币,赎回40.98亿元,净销售73.61亿元;同期内地互认基金在香港累计销售1.92亿元人民币,赎回8183万元,净销售1.10亿元人民币。
进入今年以来,由于汇率等原因,互认基金在内地销售转弱,前4个月中有3个月为净赎回,不过和去年四季度6.17亿元的净赎回相比已有所减少。据外管局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香港互认基金的销售额为12.39亿元人民币,赎回16.49亿元人民币,净赎回额4.10亿元人民币。
分析人士表示,汇率变动、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因素都对互认基金销售有直接影响。今年香港互认基金赎回量增加主要受汇率影响。人民币兑美元趋稳,在缺乏汇率因素的刺激下,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需求也随之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