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各家公募冲业绩的枪声已经打响,基金排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从今年前11个月的市场表现看,债券型基金依旧为最赚钱品种,股基仅有10只收益为正。此外,有部分基金受市场波动影响,年内业绩出现较大反差。比如,QDII、沪港深、量化基金等。
股基表现欠佳
年内震荡起伏的A股市场,令众多权益类基金的业绩忽晴忽雨。
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表现并不理想。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351只股基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9%,仅有10只收益为正。在业绩为正的股基中,部分基金为刚成立或完成转型正处于6个月的建仓期,比如,诺安策略精选股票、国联安价值优选,因此净值未受到市场波动影响。
目前,年内“赚钱效应”最为明显的还属债基。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内共有21只债基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超八成债基收益为正。其中,诺安双利债券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最高,为35.04%。
盈米基金分析师陈思贤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整体流动性宽松,权益市场低迷,客户整体风险偏好低,对于低风险、现金类资产的配置一直需求较为旺盛。债市牛市基础依然存在,但是波动也会增加,可优先考虑中高等级信用持仓为主的主动管理型债基。
绩优基金净值回落
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去年和今年曾有过优异表现的基金,业绩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黯淡。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10月底还牢牢占据市场前十名的QDII基金,目前已有多只基金业绩排名跌出前十。比如,年内前10个月一枝独秀的原油类QDII基金,由于近期油价连续暴跌,该类QDII基金净值一路下滑,跌出前十名榜单。
近期业绩表现同样回落的还有量化基金。上半年,部分量化基金曾经取得过较好收益,但今年7月份以来,A股市场交易量持续缩量、两融余额持续下行,量化基金净值出现回落,上半年跑赢沪指的量化基金均变成大幅跑输,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仅为-11.51%,跑输同期沪指-6.76%。其中,华润远大医疗保健量化、金信量化精选下半年以来单位净值亏损超30%。
此外,去年部分表现优异的沪港深基金以及上半年的医药主题基金,在经历了下半年板块调整以及外围事件影响之后,其净值出现持续回落。截至11月30日,年内仅有6只沪港深基金保持正收益。
恒丰泰石董事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沪港深基金年内大部分收益为负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由于年初沪港深基金重点投资的板块为蓝筹股,该板块涨速过快有调整需要;另一方面,受美股高位回调和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蓝筹股整体出现一定幅度下跌。目前,沪港深市场的大部分蓝筹股都处于严重低估状态,明年沪港深基金会有较好的表现。
对于量化基金年内波动表现,韩玮向本报记者表示:“应仔细辨别量化手段底层的投资策略,对于以价值投资为基础的量化投资基金,趁业绩回调可以考虑布局。而对基于统计套利、技术分析、学院派模型的量化基金,业绩回调则可能证明量化模型存在样本偏差、参数变异、容量不足等缺陷,不宜盲目参与。”
万霁资管董事长牛春宝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通常量化基金与主动管理基金的净值表现存在负相关关系,今年量化基金表现尚可。但以三年计,量化基金远远跑不赢主动管理的价值型基金,量化基金适合追求稳健收益的投资者。”
看好明年表现
权益类产品的调仓换股能力直接反映了一家基金公司真正的投研实力,其加仓和减仓直接影响到基金净值的表现,从而影响到基金年底的业绩排名。
对于后市仓位的调整,某公募基金经理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经济和大盘形势尚不明朗,基金为避免损失可能会保持最低仓位。目前 A 股或将面临最后一波调整,风险释放过后将迎来投资机会。
牛春宝认为:“对于价值型股票基金而言,今年净值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由于去年涨幅过大,需要理性回调。中美贸易摩擦只是诱因,根本原因还是理性回调,以及小盘股估值偏高。在大盘大幅回撤之后,主动管理型基金即将迎来机会。考虑到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建议关注业绩受经济影响不大的银行保险、医药消费、天然气、家电等行业。”
韩玮认为:“波动是股市的天性,跳跃性是股市收益的主要特征,权益类基金的收益并不是像存款和债券一样稳增长,而是几个月甚至几周就走完几年的行情。投资者只有耐心持有,在净值不涨甚至下跌的时候能熬得住,才不会错过跳跃上涨的机会。当前A股面临史上第五次重大投资机会,预计明年将有较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