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诚诚 ○编辑 杨刚
随着减持新规的出台,过去几年风光无限的定增基金,或已走过其发展的高点。
记者了解到,拥有存量定增产品的持有人未来或将不得不面对产品被迫延期以逐步清算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全市场共有45只公募定增基金,规模近500亿元,涉及近50万投资人。
毫无疑问,此次新规的出台对定增产品未来的发展是一次较大的冲击。事实上,不止定增产品,包括委外、分级、保本在内的多类基金产品已经在熊市中开始式微。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的政策及市场等外部环境都在倒逼基金行业回归投资、管理的本源,随着政策的正本清源,未来基金产品的创新方向需要重新思考。
定增产品变现遭遇窘境
一石激起千层浪。5月27日,证监会颁布减持新规,曾被视为“香饽饽”的定增基金遭受冲击。
从内容看,减持新规中涉及定增的主要条款是:定增股东限售期解禁后,集合竞价12个月内减持不得超过50%;若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在任意连续90日内,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如若以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单个受让方的受让比例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5%,受让方6个月内流动性受限……这些措施将影响到基金公司的定增基金或定增专户产品。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定增基金产品的封闭期为18个月,投资标的主要为一年期定增项目。根据早前的产品设计,这类基金在封闭期的前半年内参与定增,并在后续一年中等待解禁,陆续退出。
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德龙指出,减持新规对定增产品的主要影响在于变现的便利性。按照新规,定增到期之后,一年之内最多只能减持50%,也就是说,最快得2年才能减持完,定增产品的存续期大多在18个月以上,肯定得被迫延长,这意味着投资人通过变现收回投资难免将延期。
产品或被迫逐步清算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场共有45只公募定增基金,规模近500亿元,涉及近50万投资人,都将受到此次减持新规的影响。据悉,目前行业内各公司已向监管层反馈相关情况,待政策明朗后将及时反馈公募定增基金的后续运作方案。
记者了解到,截至昨日,包括财通基金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尚未得到监管层的反馈。
业内人士推测,监管层针对某一类产品出台专门的缓解措施的可能性较小,未来更多需要基金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调整应对。
针对目前基金公司提出的可能的解决方案――“延长产品期限,逐步进行清算”是否有违合同,该人士指出,由于政策变化属于“不可抗力”,上述应对之策不会违反基金合同。
此前财通基金向客户解读减持新规时曾指出,由于新规出台后,定增项目的减持时间至少要在1年以上,产品期限为1.5年或者2年期限的定增专户,产品如无法顺利展期,到期后或只能变现新规允许减持的股份,进行首次清算,剩余部分将在法规允许减持的时间内卖出,然后再进行后续清盘操作。
九泰基金也表示,新政出台后,由于定增投资周期明显变长,定增投资完成投资、持有、退出将至少需要2.5年时间,如果投资期适当放宽延长,则整个投资、退出期将长达3年以上。
业界反思创新方向
虽然有业内人士指出,减持新规的出台会使得定增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预期折价率将大幅提升,定增资产投资价值将大幅提升,并使得定增演变为真正的长期投资。但可以预见,在清淡的市场行情下,未来定增类产品需求将锐减,基金公司的布局热情也将大打折扣。
事实上,除了定增基金,此前的分级基金、保本基金以及委外基金都已经逐步式微。随着过去热门的创新产品逐渐消亡,业界也开始思考未来真正的创新方向。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王群航(博客,微博)表示,像定增基金这类特色基金产品就是“政策决定命运”。对于相关的基金公司来说,这类产品的逐步淡出当然是一种失落,而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待这种现象。
业内人士指出,从保本基金、分级基金、委外基金,到现在的定增基金,一类又一类基金淡出历史舞台,一个重要的背景是监管层意欲引导基金公司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投研核心能力的建设,回到资管行业的“主赛道”上来。
“近年来一些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偏好"急功近利",不仅缺失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也失去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健康心态,这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监管层不愿看到的局面。”上述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