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章子林
《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管理人中管理人(MOM)产品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甫一推出,整个金融圈为之振奋。对于券商资管而言,MOM作为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更多的委外业务空间,也满足了合规运作需要,吸引力巨大。但是,由于MOM业务的开展对母层管理人在大类资产配置、管理人筛选、技术系统投入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目前MOM产品实打实的大规模落地还存在着一些挑战。
券商资管积极布局
放眼整个资管行业,目前开展MOM业务的并不多,但多家券商资管表示已将MOM业务作为一个重点发展方向,部分公司已经提前做好布局。
“我们从2015年开始探索MOM业务,并将其作为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海证券(000750)资产管理分公司MOM业务负责人杨涛告诉中国基金报记者,该公司在2015年底发行了近3亿元规模的MOM产品,并且随着产品的持续运作,MOM业务的管理经验日益丰富。在进一步做大做强权益投资类MOM产品的同时,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群,设计了不同收益风险特征的产品,如针对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固定收益类MOM产品,以量化对冲、套利策略为主的净值波动率较低的权益投资类MOM产品等。
自2016年初落地第一单,中泰资管的FOF/MOM业务开展至今已经整三年,期间最大规模达到70亿。中泰资管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机构FOF/MOM业务,根据客户自身的业务发展、风险偏好、配置目标等个性化内容做定制服务,协同客户制定投资配置目标,为满足特定配置目标进行子管理人和产品配置,并实时跟踪、定期或不定期调整;针对个人FOF/MOM业务,提供套餐式服务,甄选优质子管理人和子基金池,提供定制化配置服务。
券商资管的提前布局,为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实施MOM组合基金模式提供了样本。不过,由于MOM业务的开展对母层管理人在大类资产配置、管理人筛选、技术系统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券商资管目前还处在着手布局阶段。
华东一家中型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MOM业务,公司已着手布局,对风控系统、估值系统等进行更新改造,以达到统一风控、统一估值核算、统一控制集中度的监管要求。
“我们项目的负责人近几天都在外地开会,今年应该会有最新的思路出来。”华南一家券商资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对这块业务非常重视,从2017年开始就打造整套的投资、风控及交易系统,为开展MOM业务做好了准备。
产品落地仍存在挑战
券商资管积极布局MOM的背后,是MOM作为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不仅有助于实现更多的委外业务空间,也满足了合规运作需要,潜力巨大。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MOM产品在券商资管领域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仍存在着不小的挑战。
首先就是券商资管的专业能力问题。上海一家券商资管的工作人员表示,MOM重在考验母管理人对子管理人遴选体系及动态考核能力,对母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风控能力及绩效归因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券商资管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化程度才能达到要求,“实现MOM产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优秀基金经理和管理人的选择”。
根据征求意见稿,每个子资产单元可以开立独立的子证券账户,但母管理人要严格履行统一收益核算,统一风控,统一控制集中度的职责,包括对反向交易进行监控等。这意味着子管理人提供的投资指令一定要首先过母管理人的风控系统,才能进入到交易所进行交易。这对管理人的后台风控体系、估值体系提出了较高的管理要求。上述上海券商资管表示,目前大多券商的后台体系还达不到这样的监管要求,需要加快进行改造。
杨涛也指出,虽然有很多冠名为MOM的产品,但其本质还是FOF的形式。由于系统对接、风险管控等条件不成熟,以及基金经理沟通交流难度较大,对其核心投资理念、风格稳定性判断一致性差等原因,这些名为MOM、实为FOF的产品大多采取让子基金投顾发行产品,然后以母基金投子基金的形式运作,并未体现出MOM产品中管理人对投资顾问的管理能力。
也有公司表达了来自监管政策变化的担忧。从目前业务开展的具体模式来看,大资管新规要求固定收益类、权益类产品投资相应资产的比例不得低于80%,但相比其他资管产品的特殊定义或分类模式,MOM产品未明确强调80%这一定量限制,给了管理人较大的操作空间,后续监管是否会对此进行限制还有待正式稿的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