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科创板已申报36只基金,这些基金值不值得投?

时间:2019-03-09

作者 | allen

哪里有热点,哪里就有基金的身影。

科创板作为今年资本市场最大热点,吸引无数目光,投资者都希望从中分到一杯羹。然而,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文件显示,个人投资者申请科创板权限,需具备不低于50万人民的资金账户资产,以及24个月以上的证券操作记录。如果不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散户便无法在科创板直接进行股票交易。

这等于将超过9成的散户拒之门外,硬生生地泼了一盘冷水。不过,上帝关上一扇门,基金公司却开了一扇窗。

作为嗅觉异常灵敏的基金公司,争先恐后申报成立科创板基金已成常态。据相关媒体报道,仅3月3日一天,申报科创板基金的公司就达到5家,至本周一被申报的科创板基金已经有36只。

来源:证监会网站

不符合条件、不能亲自落场,那都不是事,买科创板基金便可。

可这科创板基金,真能买吗?

一、当年火热基金,最后都怎么样了?

年年月月花相似。

三年前,互联网+基金大热,一年前,CDR基金大热。但结果却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互联网+基金

2015年3月的两会,总理明确提出“互联网+”战略,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消息一公布,众多基金公司蜂拥成立“互联网+”基金。据资料显示,借着这一股政策东风而成立的基金有16只。

来源:和讯网

但是这些基金运行后,收益情况却严重分化。

以2017年上半年为例,业绩最好的是国泰互联网++,净值增长率为19%,但它的十大重仓股却有八只都是传统的有色、银行、食品、汽车等行业,跟“互联网+”根本扯不上边。

来源:富途统计,国泰互联网+基金8大重仓股2017年上半年股价升幅

而真正重仓“互联网+”概念股的东方互联网嘉,却录得17.5%的亏损,在16只基金中表现最差。

来源:富途统计,东方互联网嘉6大重仓股2017年上半年股价均下跌

不干“正事”的赚钱,干“正事”却亏钱,两相对比,令人哭笑不得。

而另一只“互联网+”基金--工银瑞信互联网加,更是一路很受伤至今。该基金2015年6月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五位基金经理,不但未能让该产品赚到1分钱,并且在多个维度的同类基金中业绩垫底。截止今日,最新的净值为0.3264元,亏损已超6成。

来源:天天基金网,工银瑞信互联网加基金走势图

2.CDR基金

去年上半年,海外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以存托凭证形式(CDR)回归A股的新闻被炒得火热,6只CDR战略配售基金火速成立。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回归计划被搁置。战略配售基金一下子被打入冷宫,去年四季报显示,6只基金的持仓配置仍然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股票仓位处于较低状态,仅有招商、易方达、南方、汇添富4只战略配售基金参与了中国人保的战略配售,嘉实战略配售基金小幅度配置了海康威视(002415)、万科等蓝筹股。

截止今日,这6只基金的最新净值如下。

来源:天天基金网

历时大半年,收益只有3-5个百分点。尤其是近一个月,A股大反弹,三大指数(上证、深成指、创业板)均录得超过1成的涨幅,6只CDR基金却没有一个收益率超过1%,可谓惨淡至极,想到这些基金几乎都是3年的封闭期,可谓长夜漫漫,前途未卜。

从天花乱坠、狂热追捧,到繁华落尽、黯然神伤,只不过短短数月时间,是什么令到这些曾经炙手可热的基金如此迅速地坠落呢?

二、大热基金因何坠落?

俗语有云,来得快,去得快。

中国股市历来被人称为“政策市”,政策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潜移默化中民间也形成一个信仰:跟着政策,有肉吃。当年的“互联网+”基金、CDR基金,之所以能够大热,无外乎是抓住了政策的热点。

以“互联网+”为例,2015年3月,总理把这个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分量,而常规上,一旦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如政策、资金、优惠、补贴等方式进行强力刺激,助推其快速发展。

果不其然,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互联网+”的11个重点行动领域,并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互联网经济。

一时间,互联网创业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各地创业基地、孵化器层出不穷,其中开街一年半的中关村(000931)创业大街,更是被创业者誉为“互联网创业地标”。街区盘活空间3万余平方米中,有40多家专业创业服务机构。仅2015年,街区入驻投资机构2200多家,创业大街孵化创业团队共计1791家,日均孵化4.9家,近400家创业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约20亿元,众多的青年人慕名而来,很多人甚至只为喝一杯“总理咖啡”。

但是,物极必反。

互联网创业,从来都是烧钱的行当,虽然理论上,互联网可以迅速聚集用户,存在巨大的用户变现可能,但若不持续烧钱,便难以短时间内抢占用户,更别指望变现。而“互联网+”的技术门槛并不算高,特别是生活服务行业,只要一个概念提出,便会吸引大量的跟风者,比如外卖、团购领域,刚兴起时全国有5000多个类似的网站,但最后又常常因为“赢者通吃”的规律,只有极少数最终跑出。

有统计资料显示,互联网创业失败率高达98%,仅互联网火热的2016年一年,有127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死亡,涵盖了零售、教育、医疗、餐饮、房产等众多领域。

来源:网上统计资料,2016年部分阵亡的“互联网+”创业公司

一个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行业,失败率却如此之高,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极少数的资本投入获得超高收益,而绝大部分的资本投入打了水漂。

我无意批评国家的“互联网+”战略,相反我认为这是顺应科技发展、国家转型升级的需要,作用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互联网这样高风险的行业,即使是经验老到的基金经理,也难免马失前蹄,盲目涌入的普通投资者,更加难以把握。过度狂热后,注定一地鸡毛。

而这一次同样大热的科创板基金,又会否不一样呢?

三、科创板基金风险高吗?

我认为,科创板基金的风险不亚于当年的“互联网+”基金。

首先,科创板成立的初衷就是给初创期的高科技公司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帮助公司发展壮大。而鉴于这些公司大多数处于商业模式探索,资产、营收不稳定,甚至亏损等风险较高的阶段,科创板的上市条件较主板、创业板等要宽松很多,即使亏损也被允许上市。

这就注定,科创板会出现不少高风险的科技公司,而对于这些公司的筛选、分析和判断,又常常更为复杂,常用的股票分析方法或会失效。

某程度上,科创板更像一级市场,而一级市场投研方法,如种子轮、A轮、B轮都如何估值,又如在营收、现金流、利润都存在巨大不稳定性的情况下,如何估值,这对于习惯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无疑都是相当头疼的事。即使能够估得出公司价值,又如何确保公司能够持续经营呢?例如,如果科创板2016年推出,相信不少前文提到的“互联网+”公司都符合登陆条件,当中不乏BAT加持、营收超过3亿的。但实际上,当中很多公司根本未找到盈利模式,缺乏用户粘性,缺乏有效的变现渠道,不过是纯粹烧钱去获取用户,去刷新营收,资金一旦烧完,便迅速跌落,最终烟消云散。

其次,鉴于一级市场的标的失败风险高,通常投资策略是“广撒网”,即使失败了99个项目,但只要一个项目成功便可翻身,这就需要基金经理具备金融技能之余,更要对相关行业、技术等有深入的了解。虽然科创板基金是由专业基金经理操盘,但这些基金以往多是投在二级市场,基金经理的金融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们是否具备风投能力,究竟什么技术有前途,什么公司能最终够抢到市场,都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他们能否在众多高风险的“沙堆”里,寻找到真正的“金子”,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三,由于是给予高风险的科技公司上市,为切实保护投资者,科创板设立了严苛的退市制度,不仅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交易,退市时间也缩短为两年,此外明确规定了,若科创公司股票交易量、股价、市值、股东人数等交易指标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就要退市。

科创板属于是自有出入的二级市场,本来业绩就不稳定的上市公司,一旦经营出问题,投资者便会抛售,股价、交易量、市值等指标可能剧烈波动,触及退市条件的风险大大增加。而一旦退市,便不可能重新再上,这些都是悬在科创板投资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最后,科创板的投资门槛,把绝大多数散户拒之门外的同时,也说明了这个市场将会是机构之间的残酷对决。在这样一个缺乏韭菜、只剩高手的市场里,恐怕更加考验各自的真正实力,鹿死谁手,很难定论,稍有不甚,便可能粉身碎骨,绝对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因此,科创板注定会是一个巨大分化的市场,赢者通吃,输者则只有落寞的份。而投资于这个市场的基金,也注定是一个高风险的博弈。

四、结语

哪里有热点,就往哪里钻,高位配售,低位回购,这些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特点。

现在正值股市小高峰,股民热情已被唤醒,加上科创板又大热,各类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此时狂推科创板基金,享尽“天时地利人和”。

但是细想之下,科创板基金真的能够“点石成金”吗?

我尚未看到这样的可能性,或者有的基金最终会跑出,给予投资者高回报,但是另外的大多数,或会一地鸡毛,个个都幻想可以收获财富自由,但最终只不过又一轮的财富转移,仅此而已。

此时,还是那句老话,远离过分狂热的交易,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王雅媛港股圈。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今年养老金中央调剂规模达6000亿
  • 下一篇:3000点后的东方红资产管理:回望后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