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李树超
随着长期绩优基金“吸金”效应凸显,以及养老目标基金、定期开放基金等中长期限基金的批量成立,目前公募市场上长周期投资的公募产品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多家公募也在拉长主动基金的考核期限,目前加大3年期考核比重的公募基金队伍正在不断扩容。
多家公募强化主动基金
3年期考核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随着投资者和渠道对中长期绩优基金的追捧,以及中长期公募产品的增多,目前有多家基金公司拉长了主动基金经理的考核期限。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权益基金经理表示,他所在公司对权益基金经理考核期限分为两类,一部分仍然按照1年期考核,另一部分按照3年考核期限执行,通过拉长投研人员考核期限,来培育长期的投资理念。
上海一位权益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主动基金经理目前实行1、3、5年的考核期限,近年来确实有拉长期限、强化长期投资收益的趋势。“以前针对1、3、5年的考核比重分别是40%、30%、30%,今年更侧重3年期的考核,目前1、3、5年的考核权重分别是30%、40%、30%,明显加大了对3年期考核的重视。”
一家公募人力资源部门人士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对权益基金的考核也设置了严格标准,既有相对排名考核,也有绝对收益考核。对于基金短期业绩,不再重视单月考核,更注重按季度进行复盘和总结,年度考核的期限也随之拉长。
据了解,目前,兴全基金、东方证券资管、泓德基金等公司对主动基金都实施3年期限考核,华夏基金考核期限一半仍是1年期,一半按3年期执行。
业内人士分析,不少公募认识到3年期限是相对合理的考核周期,可以对基金经理有合理的评价,也能有利于让投研人员从容做好长期业绩。
拉长考核期限渐成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拉长主动基金考核期限,既是人才考核方面积累的经验,也有引导投研人员注重产品中长期业绩的考虑,预计将成为行业的大趋势,投资者也将从中受益。
上述北京大型公募权益基金经理表示,考核期限拉长之后,基金经理可以按照自己的投研节奏去布局市场,在一个较长的时段里验证自己的投资逻辑,并不会因为短期涨跌而受到批评。“我们公司也在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投研人员考核机制,长期的投资理念正在树立,也可能给投资业绩带来积极的效果。”
上述上海权益基金经理认为,一方面,从近3年爆款基金的特点看,基金的长期业绩更为市场看重,长期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更为投资者和基金销售渠道所青睐;另一方面,3年期限内,国内资本市场一般会有一轮牛熊周期的转换,可以完整和客观公允地考察主动基金经理的管理水平。因此,3年期也成为基金业比较青睐的考核周期,未来也有望成为“行业标准”。
该基金经理称,“从基金业绩表现看,如果评价周期过短,很可能存在对人的误判。如基金的冠军‘魔咒’,每年排名靠前的基金,第二年表现有可能业绩反转,排名垫底。如果以1年期考核,有可能导致基金经理放大风险博取短期收益,成就的只是个人的名声,但基金净值跌下来,损失的是投资者的利益。”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投资总监也表示,经历过2015年以来股市的几轮大调整,公募基金行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做好风控比收益更重要,应该淡化相对收益排名。拉长考核期限正在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趋势,让投研人员着眼长远,为客户创造更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公司才能得到投资者的持续认可。
事实上,拉长考核期限后,部分公募在公司层面对基金产品的收益也有了更高的标准。
据上述公募人力资源部人士透露,目前他所在公募的做法是,权益基金业绩位于行业排名后1/2即被评定为不合格产品,在相对排名靠前的基础上,也会考察基金的绝对收益。另外,投研部门将按照行业分组,针对产品的业绩表现,综合评价基金经理以及研究员研究支持的效果,不再认可“大而全”全覆盖的投研人员。
“从老百姓(603883)投资决策和渠道的推介看,同类基金排名后1/2的产品一般不会被渠道拿来做重点销售,投资者关注也比较少,做出这样的考核决策也是有理由的。”该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