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李树超
近年来,随着货币基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货币基金的工具化属性更加明显。不论是股票账户还是互联网平台,不论是场内还是场外,货币基金逐渐成为各类型基金销售机构的主打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配置需求。
虽然场内货币型ETF流动性较好,交易便捷,但收益率明显低于场外基金也是不争的事实。Wind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27只场内货基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2.08%,场外货基A类收益率为2.30%,货基B类为2.49%,场内货基与后两者收益率相差分别为22BP、41BP。
同样是货币基金,场内货基收益率明显低于场外货基。对此,北京一位货币基金经理分析,一方面,场内货基需要更好的流动性,资金会根据股市行情迅速作出反应,抓住投资机会快速申赎。为了应对流动性冲击,这类基金的高流动型资产比例要高于场外基金;另一方面,场内货基的投资者主要是投向股票的高风险投资者,他们对收益率敏感度不高,在投资策略上也相对更加保守。
据该基金经理称,“从资产配置上看,场内场外货基的资产配置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在久期、杠杆上会更加保守一些,投资品种也集中在高流动性、高评级的优质资产,也就是说,为增强流动性属性,场内货基会牺牲一定的收益率。”
交易习惯、交易场景的不同,也让场内货基和场外货基形成了不同的投资者结构。
据上述基金经理介绍,场外货基的投资者既有机构又有散户,产品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投资者现金管理的需求。而场内货基投资者构成日益多元化,但仍以机构为主,他们的主要需求是在股市行情变化时,可以在不同风险等级的资产中快速切换,对于这类高风险投资者来说,货基几十个BP的波动可以忽视。
由于收益稳健、申赎快捷、应用场景广泛,货币型基金已成长为目前公募市场最大类型的产品,基金规模高达8万亿,成为过去的20年里公募基金中最为成功的工具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