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尴尬的案例
有这么一只基金,在2017年表现超级亮眼,这只基金在2017年涨幅高达39.92%。你想象2017年的A股表现就知道这只基金在2017年里的表现有多亮眼。
说起它的名字,估计很多基民都比较熟悉,这只基金就是光大中国制造2025。
然而,这只一只被认为明星基金的基金在2018年之后表现却令投资者大失所望。这只基金在2018年跌幅高达29.17%,在2019年上半年A股涨幅不小的情况下这只基金年初至今涨幅仅为11.52%。最近两年该基金在市场上的排名在市场的后50%。
所以,这只基金成立以来的净值走势是这样的,先是大涨,后市漫漫熊途。
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这只基金一定重仓地产股,例如在2017年四季度的是该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超过半数是地产股。
像上面的例子,笔者能举出数十个曾经业绩非常辉煌,但现在业绩及其平庸甚至倒数的基金。这些基金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一、基金经理一度在某一个行业上的仓位特别重。说实话,笔者对那些在某一个行业中仓位过重的主动管理型基金一直持有谨慎态度。总觉得,在某一个行业中配置过重的基金经理有“赌运气”的嫌疑,基金经理可以不做仓位上的调整,但行业上的分散是必须的。
二、业绩好的那一段时间恰恰是重仓的行业在风口上。当然往往发生的情况就是“花无百日红”,而在风口的那段时间,那些基金往往享受到了巨大的“流量红利”。
三、基金经理换仓相对较为频繁。说一下个人的偏见,笔者非常不喜欢那些换股比较频繁的基金经理,在笔者看来,市场上好的公司就那么几家,而且很多公司的估值短期内变化也不会那么大,所以基金经理买入以后就不应该频繁换股。
一个尴尬的研究结果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最近海通量化团队的一个研究结果: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有76.7%的基金的业绩主要由运气因素所影响,由基金经理实际能力所影响的基金仅23.3%。如若在1%的水平下,这一比例会进一步下降到8.7%,而剩余高达91.3%的基金业绩主要由运气因素所影响,基金经理自身能力对其业绩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海通量化团队的研究结果应该很令基金经理尴尬,没过,海通量化团队的研究表明很多基金经理的业绩主要靠“运气”。
而根据笔者的从业经验来看,实际情况恰恰可能真的如此。
一个尴尬的投资现状
更令人尴尬的是投资者往往买入的就是过去一段时间“运气”特别好的基金。
投资者不应该因为某位基金经理近两年业绩非常好而去迷恋他,投资者应该在买入他管理的基金之前一定要多翻翻几年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的持仓,看看这位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持股风格是否有一定的延续性,但似乎没有多少投资者会这么做。
所以,现在那些在白酒股上配置特别重的基金以后会不会因为重仓白酒而使得基金业绩在未来某一个较长的时间里业绩排名倒数呢?
最后,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不依赖经理的指数型基金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包子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