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又一创新产品――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已经问世。
首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嘉实融享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简称“嘉实融享”)已正式成立,产品合计募集2.1亿元,其中嘉实自有资金持有1000万元,占比4.76%。
除了嘉实融享以外,首批浮动净值货币基金还包括汇添富汇鑫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鹏华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华宝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中银瑞福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和华安现金润利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市场基金。
浮动净值货币基金是相对固定净值货基而言,净值以基金资产市值为基础来计算。传统的以摊余成本法保持1元面值稳定的货币基金,暗含了刚性兑付和类保本机制。从过去的经验教训看,货币基金并没有像银行存款那样设定准备金。一旦发生巨额赎回的极端情况时,基金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资管新规后,对资管产品实施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是大势所趋。相对固定净值货基而言,浮动净值货币基金按照市价估值,浮动净值型货基净值会随着投资的资产价格变化出现波动。
为何发行浮动净值型货基?
今年4月份,监管层下发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内部审核相关文件,提出试点相关要求,其中部分内容有:
一是面向金融机构及100万元门槛,即面向机构客户发售且认申购金额100万元以上,可以采取发起式基金模式,相关基金经理需具备5年以上货币基金管理经验;
二是名字必须是“浮动净值型”等字样,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符合货币市场基金的有关规定,尤其是在产品设计、投资安排、估值核算、宣传推介和信息披露各个环节应充分考虑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特点,并作出显著区分于每日按照面值进行安排的货币基金安排;
三是基金发行单位面值为1元需份额折算;
四是基金管理人应当加强浮动净值型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者集中度和组合资产流动性管理;
五是建立专门风控管控机制。
根据会计核算方式的不同,货币基金可以分为固定净值和浮动净值两种类型。固定净值型允许货币基金使用摊余成本法(和取整法)保持面值稳定,浮动净值型则要求货币基金份额的定价、申购、赎回均以基金资产的市场价值(或管理人确定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净值会产生波动。
简而言之,浮动净值型基金,即净值以基金资产市值为基础来计算。按照市价估值,浮动净值型货基净值会随着投资的资产价格变化出现波动,净值波动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额的收益与风险。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扩大,货币基金监管趋严,资管新规后,对资管产品实施净值化转型,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是大势所趋,传统的以摊余成本法保持1元面值稳定的货基,暗含了刚性兑付和类保本机制,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可以说是传统货币基金未来转型的关键一步,民众观念中的货币基金就等于稳赚不赔的观念亟待扭转。
还有25只浮动净值型货基待批
首批通过发行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基金公司分别为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华宝基金、中银基金、嘉实基金(博客,微博)与华安基金,均为老牌基金公司。由于浮动净值型基金相比传统货币基金来说风险更大,故需要更加有力的管理,这与基金公司的实力密不可分。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中梳理得知,目前仍待获批的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共有25只,包括平安、工银瑞信、广发、海富通、国泰、招商、华泰柏瑞、交银施罗德等多家基金公司都已申报相关产品。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货币型基金数量一直保持在348只,而今年以来,货币型基金的数量、份额和规模全部出现下滑。浮动净值型货基的获批打破了货基市场近2年无新基金的僵局。
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三大影响
根据此前监管层下发的内部审核指引,相较于传统货币基金,浮动净值型货基还有这些不同:仅面向机构客户发售且认申购金额100万以上、可发起式模式、相关基金经理需具备5年以上货币基金管理经验等。
包括华安现金润利浮动净值型发起式货币基金等首批浮动净值型货基均规定,基金不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发售对象包括可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发起资金提供方等。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认为,发展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是货币基金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的推出,将改变市场格局,影响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对风险较为敏感,且投资者均为机构。这要求基金管理者加强对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其二,从货币市场基金未来的发展趋势看,考虑到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以及估值方式带来的净值波动,短期内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有限。但从长期来看,传统货币基金发展受限使净值型货币基金迎来发展机会。
其三,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满足特定条件的定开式债基等货币基金的替代品均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在流动性和收益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对于货币基金而言,如何与其他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是重中之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