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君
今年以来,不少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认购证券私募产品,进行闲置资金理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8家上市公司出资7.68亿元认购13只私募基金的份额。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银行理财收益下降,上市公司也在寻找更好的理财新选项,私募基金相对灵活、策略丰富,一些机构业绩表现优秀,得到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理财投资新选项
10月10日,展鹏科技(603488,股吧)公告称,以自有资金1500万元分别认购世诚诚穗、重阳金享5号、明 增强对冲尊享2期等3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管理人分别是知名私募世诚投资、重阳投资和明 投资。早在7月底,展鹏科技曾发布公告,分别以1000万元、500万元认购百亿私募保银投资旗下的保银-智享紫荆怒放证券投资私募基金16期、保银-智享中国价值私募基金8期两只基金的份额。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认购证券私募产品进行闲置资金理财的不在少数。例如,9月今世缘(603369,股吧)公告,子公司江苏今世缘投资以自有资金2亿元认购上海君犀投资管理的君犀犀浦7号的基金份额;5月九牧王(601566,股吧)公告,子公司九盛投资以1亿元资金认购观富资产旗下的观富绅仕1号,随后6月该公司又公告,再拿出1亿元认购上海宽远资产旗下的宽远优势成长8号二期。此前,汇鸿集团(600981,股吧)、雪浪环境(300385,股吧)、金禾实业(002597,股吧)、华升股份(600156,股吧)、大众交通(600611,股吧)等上市公司也公告出资认购证券私募产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8家上市公司共斥资7.68亿元认购13只私募基金的份额。
从过去主要买银行理财,到如今青睐私募产品,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夏风光认为,主要原因有几点:一是私募行业日渐成熟,走出了不少优秀的头部私募;二是私募投资范围广、投资策略丰富,可为上市公司提供多样化的理财选择;三是近两年债券市场整体收益率走低,上市公司在资产配置方面需要得到提升;四是私募行业较为灵活,上市公司认购私募签订的委托合同多种多样,相当于给上市公司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上海一家大型量化私募总经理坦言,这两年银行理财收益比较低,上市公司需要更好的产品去替代,“私募基金相对灵活,可能要承担稍微高一些的风险,但收益比较高,对上市公司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私募期待更多合作
对于私募基金来说,获得上市公司的资金认购,不仅能获得可观的投资资金,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品牌影响力。不少私募开始重视上市公司业务的拓展,正在积极寻觅渠道。
记者采访发现,上市公司对于私募有较高要求。北京一家中型私募运营总监说:“我们公司创始人原供职老十家公募基金,投研团队具备买方经验和产业研究经验,上市公司看重的是我们的整体实力。不同上市公司的需求也不太一样,这跟其资金性质有关。我们是股票多头风格,高风险,但是中长期业绩不错,他们比较认可我们的风格。”
私募跟上市公司合作,在产品设计、投资策略、管理费等方面也有不同要求。格上财富研究员王媛媛认为,上市公司资金的核心诉求是稳健及保值增值,同时在风险控制和合规上有高要求。但往往上市公司的选择比较个性化,需要根据其闲置资金和业务发展情况,选择符合需求的私募产品进行投资。
一家百亿私募市场人士称:“过去上市公司买产品以银行理财等风险小的为主,现在开始投权益类私募产品,但也追求风险相对较小,比如认购的我们这只私募基金就是对冲策略的,风险暴露比普通纯股票基金小很多。”
目前私募行业总规模超过13万亿,多家私募机构表示,与上市公司的合作只是试水,资金量不算大,未来希望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关键是要做好业绩。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上市公司认购私募有望成为行业新趋势。
夏风光认为,上市公司认购私募基金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对私募还是上市公司而言,都是积极的促进。
王媛媛认为,去年以来,固收类产品被挤压,而量化类私募机构越来越成熟,业绩稳定且表现优秀的私募产品成为一些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配置对象。也有一些上市公司偏好选择自己信任的私募管理人,可能是宏观对冲、债券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