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基金公司已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大中坚力量,不过,这类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单靠拼背景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需自强拼实力。
中国基金报记者 刘芬
银行系基金公司已成为公募基金行业的一大中坚力量,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凭借银行股东的优势,规模迅速增长,而没有银行背景的中小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困难,基金迷你化加剧,甚至连产品都无法成立。不过,银行系基金公司也并非高枕无忧,单靠拼背景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需自强拼实力。
规模分化明显
2005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多元化股权方式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在此背景下,工银瑞信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建信基金成为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2006年至2008年,民生加银、浦银安盛、农银汇理等6家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2013年,城商行开始涉足公募基金业,北京银行(601169,股吧)、兴业银行(601166,股吧)、上海银行、南京银行(601009,股吧)和宁波银行(002142,股吧)陆续成立了中加基金、兴业基金、上银基金、鑫元基金和永赢基金。2016年,由香港恒生银行控股的恒生前海基金成立。至此,银行系基金公司达到15家。
依托渠道优势,银行系基金公司发展迅速,管理规模高速增长。2016年以来,银行的理财资金及自营资金快速增加,自身投资能力有限,使得银行资产配置面临较大压力,公募基金因而受银行资金欢迎。银行委外资金成了各家基金公司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公司股东背景及渠道优势的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迅猛发展。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二季度末,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9家,管理资产规模达10.07万亿元,其中,15家银行系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为2.43万亿元,占比为24%。例如宁波银行旗下的永赢基金从2016年年底的43亿飙升至2017年中期的631亿,半年内规模增幅高达1365.84%。
尽管银行系基金公司整体具有银行股东的优势,但规模分化明显,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规模远胜于城商行股东背景的基金公司。其中,截至二季度末,工银瑞信基金的管理规模最大,达到6991亿元,而恒生前海的规模仅有4亿,两者相差1748倍;在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中,工银瑞信基金管理规模是交银施罗德基金的8倍。
当然,银行系基金公司经营成功会为银行带来巨大利益,因此,仍有不少银行在努力筹备基金公司。据公开信息显示,华夏银行(600015,股吧)拟作为发起人与其他合作股东共同筹建基金管理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华夏银行持股比例为70%;银行系基金公司或将再一次迎来扩容。
最终还需拼实力
在银行委外需求大的市场环境下,无银行股东背景的中小基金公司发行产品及业务拓展都举步维艰,部分公司的业务人员甚至渴求管理层能引进城商行股东,基金公司与银行利用各自的优势弥补业务短板。
资深基金研究人士、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博客,微博)指出,这种方案存在多处难点:第一,新引进的银行股东该拿多少股份、股东地位不好界定;第二,基金公司有了资金后不一定能管理好,管理不好则留不住股东资源;第三,银行系基金公司同时受银监会与证监会监管,中小基金公司引进银行股东不一定能通过监管层许可。
王群航告诉记者,有多家银行的相关人士找他咨询成立基金公司的事宜,有的银行去年通过收购股份或申请新设立公司均未成功。
其实,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也有烦恼,例如,在银行众多的子公司中,基金公司的体量并不起眼;大股东会在刚成立或发行前一两只产品时有比较大的支持,后续难有扶持;如果总经理不在大股东那边有一些资源和人脉,很难获得重视与倾斜,而华南一家大型公募的管理层中自从有了一位来自银行股东方的高管后,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
长期来看,委外发展存较大变数。银行系基金公司要想发展,单靠拼背景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需自强拼实力,提高投研实力及主动管理能力才是核心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