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余额宝管理费狂增51% 可比的76家公司上半年管理费同比下降1.74%

时间:2017-08-28 16:40:22

截至上周末披露的基金半年报显示,约六成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同比出现增长

截至上周末披露的基金半年报显示,约六成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同比出现增长

管理费收入最高的天弘基金和管理费收入最少的华宸未来基金,两者管理费收入相差26830倍

临近8月份的尾巴,基金公司半年报也在陆续披露。据Wind资讯,截至8月25日,已公布中报的82家基金管理人在今年上半年共计收取管理费186.31亿元,涉及2929只基金,其中余额宝在今年上半年的管理费收入为16.93亿元,超过后46家基金管理人收入管理费总额。与此同时,管理费收入最高的天弘基金和管理费收入最少的华宸未来基金,两者管理费收入相差26830倍。

而天弘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嘉实基金(博客,微博)3家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管理费均超10亿元。有去年同期管理费收入数据可比的76家基金公司中,45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高于去年同期,占比为59.21%。76家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合计管理费达到185.9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9.26亿元下降1.74%。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表示,众多基金公司管理费没有出现普遍的上涨与今年上半年市场环境不明朗的行情密不可分。

3家公司管理费逾10亿元

余额宝助天弘“夺魁”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整理显示,截至8月25日,已有82家基金管理人披露基金半年报,上半年共收取管理费186.31亿元,涉及2929只基金,平均每只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为0.06亿元。

具体来看,在已公布旗下基金半年报的82家基金管理人中,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最多的是天弘基金,共计收入18.54亿元,而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最少的是华宸未来基金,共计收入6.91万元,两者管理费收入相差26830倍。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天弘基金共计管理53只基金,管理基金资产为15174.55亿元,而华宸未来仅管理1只基金,基金规模为0.1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天弘基金在去年同期的管理费仅为6.05亿元,今年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6.28%。而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自然离不开余额宝的鼎力相助,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天弘余额宝的基金资产净值为14318.05亿元,上半年收取的管理费用16.93亿元。按照上半年收取管理费收入排序,倒数46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收入的管理费合计为16.04亿元,尚不及余额宝单只基金的管理费收入。

管理费收入仅次于天弘基金的是工银瑞信基金和嘉实基金,两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收取管理费分别为12.89亿元和10.48亿元,截至8月25日,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分别有110只和138只基金,合计管理基金资产分别为6981.26亿元和3487.0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半年管理费收入最高的华夏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管理费为9.6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06亿元下降了31.51%,在82家基金管理人位列第4。

另外,还有5家非基金公司类的基金管理人披露上半年管理费收入,分别是东兴证券、财通证券资管、长江证券(000783,股吧)资管、华融证券和国都证券,上半年收入的管理费都比较低,分别为1737.30万元、792.01万元、736.55万元、247.83万元和230.95万元。

5基金公司管理费增逾1亿元

天弘基金管理费增长48.56%

在已披露基金半年报的82家基金管理人中,76家基金管理人有去年同期管理费数据可比,其中5家基金管理人管理费增长逾1亿元。其中,天弘基金管理费收入增长最多,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增长了6.06亿元。

具体看来,天弘基金在去年上半年的管理费为12.4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管理费已经达到18.54亿元,上涨了48.56%。其中天弘余额宝的管理费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由11.18亿元飙涨至16.93亿元,为天弘基金管理费规模的上涨贡献了94.88%。

管理费收入增速紧随天弘基金的是博时基金,博时基金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管理费由5.92亿元上涨至9.25亿元,上涨了3.3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基金半年报披露时,博时基金旗下的基金数量为98只,而在今年截至8月25日,博时旗下所管的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87只,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基金数量暴涨了90.82%。

其他3家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亿元的基金公司分别为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与去年同期相比,管理费分别增加了1.34亿元、1.32亿元和1.0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基金公司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旗下基金数量纷纷实现破百,分别达到138只、150只和110只,相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了48只、58只和31只新基金。

  • 上一篇:机构持偏股基金平均比例升至23% 泓德旗下3只基金成机构香饽饽
  • 下一篇:天弘基金刘洋:债市趋势性利好尚未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