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超
随着保险资管参与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保险资金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受到市场重视。保险资管机构正在全方位发力,打造险资在大资管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近日,光大永明资产董事长李少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权益市场目前主要是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趋势性机会难以出现。今年将以被动投资为主,加大与指数挂钩的产品的投资比例,重点关注和配置蓝筹股,但不赞成“顶格”配置。同时,光大永明资产已将资产受托管理、投行、财富管理等业务子公司化作为目标,尝试在未来取得更多创新突破。
险资投资股市锚定大行情
中国证券报:怎样看待今年传统投资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
李少非:传统投资领域今年整体面临一定压力。固定收益市场方面,利率拐点已经出现,市场已给予了证明,目前来看,加息的外部环境还不具备,固收市场面临信用风险增加的压力。最危险的时候应该已经过去,但危机真正度过可能要到2018年一季度之后,这意味着固定收益类投资还要过一段苦日子。从长期的大类资产配置角度看,今年下半年可以考虑投资一些长久期产品。
今年权益市场比较难获取很多超额收益,但仍是保险资管不得不做的领域。从目前来看,标准化产品方面,投资的唯一机会就在权益市场。这个市场目前还没有趋势性的机会,主要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机会。保险资管投研团队既要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又要重视投资结构和时机的把握,特别是要比拼对热点、行业板块的判断能力。
今年市场压力很大,光大永明资产初步设定了投资目标。与往年相比,今年我们要增强投资的统一性,避免投资经理个人决策的分化,适当减少投资经理自主性决策投资的比例和范围。同时,将以被动投资为主,加大与指数挂钩的产品的投资比例,主要靠市场整体的指数波动和大行情博取收益,而不是靠个股和板块的选择。此外,会重点配置蓝筹股,这既符合监管部门的指引方向和要求,也符合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理念。
从市场环境看,今年保险资管可以适当扩大权益投资的比例,各家机构投资收益率的差别将主要来自于权益类市场投资业绩高下。但我们不赞成去赌,更不赞成“顶格”配置。另外,全球配置、海外投资也是未来的趋势,境外市场的权益投资和另类投资都值得关注。我们会考虑通过投资一些成熟产品、了解和熟悉市场及交易伙伴入手,进行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中国证券报:怎样看待保险资管下一步在非标投资领域的竞争趋势?
李少非:在包括保险资管在内的大资管行业中,一家机构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资产配置能力(包括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前者是保险资管的相对优势,但保险资管在这方面也存在短板,怎样根据市场情况、资金来源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几年,为了提升收益率,很多保险机构增加了另类资产投资。向另类资产要收益的方向是没错的,但需要把握好“度”,投资行为应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相匹配。
近几年,光大永明资产做了一些尝试,但无论是在投资比例上,还是在资产选择上都相对保守,不会去追求非常高的回报。对非标资产的选择,我们在信用等级方面要求比较高,更多地看基础资产而不仅仅是看担保资产。
三方业务子公司化
中国证券报:目前,光大永明资产在业务结构上有哪些调整?
李少非:光大永明资产是近年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受益者。历经五年发展,公司以管理保险资金为核心,积极拓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已成为牌照齐全、管理规模处于行业中上游、具备一定市场知名度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成立至今五年内,光大永明资产规模增长迅速,年复合增长率达20.53%,2016年5月,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规模曾达到最高峰接近5000亿元。自2015年始,我们着力发展第三方主动管理业务,大力发展委受托管理和发行资管产品业务,加大投行发行产品力度,在管理规模的结构方面,险资、第三方主动、被动、投行产品结构趋于合理,这几年投资收益水平都大幅跑赢了市场。
中国证券报:下一步战略规划将注重哪些方面?
李少非:光大永明资产隶属于中国光大集团,利用集团的综合金融优势,对于开拓业务有很大帮助。我们在机制上比较市场化,追求高效率,公司有卖方文化氛围,能够主动出击寻找业务机会。保险资管在市场中应当保持敏锐的嗅觉,时刻看到市场的热点。我们自认为不是市场的引领者,但一定要做到市场第一步的跟随者,发现机会后及时跟上,而且可以及时调动资源和各方力量去开展工作。
配置和投资能力是保险资管扩大规模、服务客户、树立品牌的根本。从被动受托转变为主动资产配置管理,从资产管理向财富管理发展,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运转良好,未来有可能形成“保险资管公司受托管理+投行专业子公司+财富专业子公司”的“三方业务子公司”化的格局。此外,如何对接个人客户,也是下一步要考虑的方向之一。
近几年,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很快。光大永明资产开展第三方业务比较早,通道业务在行业内一度达到最大,也进行过一些行业内的创新尝试。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更多的战略规划,想成为保险资管行业第二梯队的排头兵,成为中国光大集团大资产管理板块的核心力量,到2020年实现资产管理规模5700亿元以上,收入和利润翻一番,业务模式发展成为“前店后厂”、“资管+投行”、“中介业务+资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使投资、融资有机结合。